专家提醒:冬季家庭吸氧需谨慎,遵医嘱使用最安全
专家提醒:冬季家庭吸氧需谨慎,遵医嘱使用最安全
随着冬季的到来,许多人可能会因为寒冷而选择在家吸氧来提高舒适度,然而你知道吗?长期高浓度吸氧不仅可能导致氧中毒、呼吸道干燥、肺不张等一系列健康问题,还会对视网膜造成损害,引发代谢紊乱。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风险,请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科学合理地使用吸氧设备。
冬季吸氧需求场景
随着气温越来越冷,发现周围有些人咳嗽不止、感冒发烧、肺部感染……
冬季,是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时期,是慢阻肺患者发病的高峰期,堪称“老年慢阻肺患者一年之中最难的时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由气道异常(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或)肺泡异常(肺气肿)导致的持续性、进行性气流阻塞所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包括:
- 年龄≥40岁。
- 吸烟或长期接触“二手烟”。
- 患有某些特定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 直系亲属中有慢阻肺家族史。
- 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尤其是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污染的地区。
- 长期从事接触粉尘、有毒有害化学气体、重金属颗粒等工作。
- 在婴幼儿时期反复患下呼吸道感染。
- 居住在气候寒冷、潮湿地区,使用燃煤、木柴取暖。
- 维生素A缺乏或者胎儿时期肺发育不良。
- 营养状况较差,体重指数较低。
慢阻肺有哪些典型症状:
- 呼吸困难:慢阻肺最重要的症状,早期仅在体力劳动时出现,后期逐渐加重,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
- 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早期仅在体力劳动时出现,后期逐渐加重,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
- 咳痰:通常会咳少量黏液性痰,当发生感染时,痰量会增多,常有脓性痰。
-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有明显的胸闷和喘息,此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异性症状,常见于重症或急性加重患者。
- 其他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常见的错误认知
- 误区一:所有人都需要吸氧
并非所有人都需要吸氧。对于健康人群来说,过度吸氧可能带来风险。长期吸入高浓度氧气会导致血液中氧含量异常增加,引发细胞受损,轻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重者则可能导致肺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此外,高浓度氧气还可能损害视网膜,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 误区二:吸氧可以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一氧化碳中毒和吸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气体,导致血液中的氧气运输受阻,从而引起组织缺氧。而吸氧则是通过增加吸入的氧气含量来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预防关系。
科学的使用建议
适用人群:家庭氧疗主要适用于极重度的慢阻肺患者,如果动脉血氧饱和度≤88%,建议每日吸氧在15小时以上,流量每分钟1升到2升。
设备选择:市面上常见的家用吸氧产品有鱼跃制氧机和海尔制氧机等。鱼跃制氧机具有便携式和家用型等多种选择,适合不同场景使用。海尔制氧机则以价格实惠、性能稳定著称,适合长期使用。
使用方法:在使用制氧设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合理控制吸氧时间和浓度:根据自身状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
- 使用湿化装置:保持呼吸道湿润,减少干燥引起的不适。
- 定期清洁设备:防止细菌滋生,每周至少清洁一次吸氧管和面罩。
安全提示
区分症状: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首先要考虑的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而不是简单的缺氧。应及时开窗通风,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
设备安全:使用制氧设备时要注意防火,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安全使用。
专业指导:在开始家庭氧疗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获取个性化的使用建议。不要自行调整氧流量或使用时间。
科学用氧,安全第一。在享受吸氧带来的舒适感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潜在的风险。让我们一起用正确的知识和方法,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