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鲍庆祥:50年针灸经验攻克中风偏瘫,患者重获生活希望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03:2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鲍庆祥:50年针灸经验攻克中风偏瘫,患者重获生活希望

中风偏瘫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江苏省太仓市,有一位名中医鲍庆祥,他凭借50多年的针灸临床经验,运用独特的针灸疗法,为众多中风偏瘫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鲍庆祥是江苏省太仓市名中医,也是吴门医派“尢氏针灸”的第五代传承人。他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擅长运用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后遗症、面瘫、妇科病等多种疾病,尤其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鲍庆祥医生认为,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关键在于平衡全身阴阳、通调经络气血。他根据这一核心理念,总结出一套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

鲍庆祥医生的针灸处方包括多个重要穴位:双侧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冲穴;患侧外关穴、内关穴、环跳穴、阳陵泉穴、悬钟穴;以及大椎穴、百会穴、印堂穴。这些穴位的选择基于中医理论,如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为手足阳明经穴,阳明经多气多血,符合“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三阴交穴与足三里穴相配,调补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太冲穴与合谷穴合称四关穴,两穴配伍,上下相济,气血双补,平衡阴阳。

在具体操作上,鲍庆祥医生强调针刺手法和顺序的重要性。他主张先针健侧,再针患侧,先针无病手足,促使气血循环后再取患侧,以达引导左右气血平衡的目的。例如,曲池穴采用疏通手法,针感传至食指有麻电感为宜;足三里穴运用调补手法,针感至足背或足大趾有麻电感为宜;阳陵泉穴垂直稍偏向下方针刺,针尖对足三里,针感放散至足外踝为宜;环跳穴需在侧卧位下针刺,使针感徐徐向下肢远端放散视为得气。此外,他还注重电针的使用,患侧针刺曲池穴和合谷穴、足三里穴和太冲穴两组穴位,得气后接通电针仪,用疏密波中度刺激,以上臂和小腿出现微颤为度。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针对不同症状,鲍庆祥医生还有一套加减运用方案。例如,头晕目眩者加肝俞穴、肾俞穴;面瘫者加患侧迎香穴、下关穴、地仓穴、颊车穴;抑郁者加四神聪穴、神门穴;手指挛急者加八邪穴;二便失禁者加关元穴、秩边穴、次髎穴;认知障碍者加四神聪穴、神庭穴、本神穴等;肩痛者加肩髃穴、肩髎穴;吞咽障碍者加廉泉穴、金津穴、玉液穴;失语者加廉泉穴、哑门穴等。

鲍庆祥医生的治疗方法不仅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也赢得了患者的广泛赞誉。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肢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一位患者表示:“经过鲍医生的针灸治疗,我的偏瘫症状有了很大好转,现在能够自己走路,生活自理能力也提高了。”

鲍庆祥医生的针灸疗法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效果,关键在于他深厚的临床经验和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他将传统针灸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不断创新和完善治疗方法。同时,他还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针灸方案,真正做到因人施治。

鲍庆祥医生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临床治疗上,他还致力于针灸学术的传承和发展。作为吴门医派“尢氏针灸”的传承人,他积极培养年轻一代的针灸人才,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辈。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得以享受到高质量的针灸医疗服务。

鲍庆祥医生的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针灸的精髓。他通过平衡阴阳、通调气血,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症状,为中风偏瘫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的经验和成果,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也为中医针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