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涪城一号”看中国商业航天:137颗卫星背后的产业崛起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41: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涪城一号”看中国商业航天:137颗卫星背后的产业崛起

2023年6月发射升空的“涪城一号”卫星,是天仪研究院以商业模式研发、制造、运营的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这颗以四川绵阳市涪城区命名的卫星,目前在轨的商业卫星已超过350颗,是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重要组成。

“涪城一号”卫星2023年11月对绵阳市涪城区拍下了一张卫星图,把这张图和以往的卫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涪城一号”卫星的运营团队发现了一个不小的问题。

天仪研究院创始人兼董事长杨峰表示:“我们发现涪城区主城区的建筑和楼房的沉降有21个风险点,我们把21个风险点通过不同颜色区分出风险级别,然后把这些风险点汇报给了当地的住建部门。”

2023年底,当地住建部门收到卫星监测数据以后,立即组织了第三方鉴定机构和卫星监测技术人员,对21处风险点位进行了逐一现场复核。四川绵阳市涪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郑刚表示:“其中这栋房屋是结构隐患较为严重的一处,我们立即对这栋房屋落实了安全管控。另外10栋或多或少存在裂缝和开裂情况的,我们都加强了使用观察和监测。”

这是绵阳市涪城区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建筑物安全监测上的第一次尝试,未来,类似这样的卫星应用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遥感委员会主席顾行发表示:“商业航天目前在我们国家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党中央明确把商业航天列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们迎来了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极好的机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对商业卫星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市场化的需求推动着商业航天不断拓展各种应用场景,而这些应用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也越来越密切。

在上海,一些高分辨的卫星遥感图片能够迅速对河流水道岸线进行初步筛查,发现可能存在排污口的区域以后,再使用搭载人工智能影像采集设备、5G传输设备的无人船、有人船对水域进行精准排查。

上海普适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常务理事余磊表示:“卫星技术和其他技术融合创新,整个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和延伸。倒过来,因为这样的场景延伸和扩展,使我们产业的体量或者说容量发生几何级变化,推动产业往前发展。”

商业航天是技术含量高、富含创新驱动的产业,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的体现,商业航天领域每年都有很多颠覆性的技术和科技创新集中涌现,传统的卫星应用与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相结合,使得商业卫星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产品专家陈志国表示:“我们的卫星运行在500公里的轨道高度,每90分钟绕地球转一圈,可以快速更新卫星数据。我们基于卫星的这些数据,在卫星遥感的数字城市里面,可以以每分钟建设一平方公里的速度来建模。相比于传统方式,可以低成本、快速地大规模建设数字城市。”

多年来,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努力,我国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备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不管是技术、人才还是硬件基础,我国发展商业航天的优势明显。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商业航天发展势头迅猛。

2023年,中国一共将270颗卫星送入太空,其中包括“涪城一号”在内,有137颗是商业卫星,占比65%。而执行这270颗卫星发射任务的有13次是由商业火箭完成的。据专家分析,2024年,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展还将持续加速,未来5至10年,将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5年内,我国在轨运行的商业卫星将超过1200颗。

为了抢抓商业航天发展重要机遇,北京、西安、深圳、上海、武汉、宁波等多个城市纷纷出台促进商业航天发展相关行动计划或是配套政策,加快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