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空腹血糖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
最新研究:空腹血糖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
阜外医院最新研究揭示,空腹血糖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研究发现,累积空腹血糖水平每升高10 mmol/L,冠状动脉钙化的风险增加34%。这一发现进一步强调了控制空腹血糖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该研究选取了1113名受试者,根据累积空腹血糖水平分为四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累积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冠脉钙化比例显著增加。在累积空腹血糖水平<50.0 mmol/L组中,存在冠脉钙化的研究对象占32.9%,而在≥70.0 mmol/L组中,这一比例上升至59.8%。具体来说,与累积空腹血糖水平低于50.0 mmol/L的人群相比,累积空腹血糖在50.0~55.9 mmol/L的人群冠脉钙化风险增加43%,而在70.0 mmol/L以上的人群则增加了179%!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内分泌科教授田慧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空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研究显示,空腹血糖达到5.29毫摩尔/升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研究纳入5万余人数据,平均年龄67岁,发现空腹血糖与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死亡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当空腹血糖分别达到5.29毫摩尔/升和5.23毫摩尔/升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最低。与低水平组相比,高水平组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增加了23%和25%。
专家建议,通过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糖等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空腹血糖水平。具体方法包括:
饮食控制:选择低血糖指数(GI)食物,如全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避免高GI食物。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控制每餐的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量。
体育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同时,增强肌肉质量,促进更多的血糖被肌肉吸收和利用。
体重管理:对于超重或肥胖者,通过健康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减少压力:学习放松技巧、进行心理疏导或参加瑜伽、冥想等有助于减轻压力,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定期监测:持续血糖监测(CGM)通过每3分钟测量一次的方式,实时监测血糖变化,并提供趋势信息,帮助识别高低血糖风险。
通过科学管理和控制空腹血糖,不仅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还有助于延长寿命。专家建议,应尽早开始控制血糖,包括保护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如果等到已经确诊糖尿病,即使使用降糖药也很难达到理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