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九郡三易其手,三国势力格局因此改变
荆州九郡三易其手,三国势力格局因此改变
荆州古城,这座历经沧桑的城池,见证了三国时期无数英雄豪杰的风云际会。从刘备借荆州、关羽守荆州到吕蒙巧取荆州,每一幕都充满了智慧与勇气。荆州,这座战略要地,不仅关乎三国的势力平衡,还直接影响了三国的兴衰。
荆州的战略地位
荆州,古称江陵,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阳。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川湘鄂经济纽带和重要港口城市,国家轻纺工业基地、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淡水渔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称誉。
在三国时期,荆州的地域范围远比今天广阔,向北到达今天河南境内,向南一直到达今天广西桂林、广东韶关境内,向东是今天湖北江西交界,向西到今天贵州境内。东汉末年,荆州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于是荆州共辖九郡,这就是后世称“荆襄九郡”的来历。
荆州在三国时期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对蜀汉来说,荆州是北伐中原的重要基地;对魏国来说,荆州能够威胁到宛、洛;对吴国来说,占据荆州可以“全据长江以守,以待天下之变”。因此,荆州成为三国必争之地。
刘备借荆州
赤壁之战后,荆州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曹操占据南阳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孙权则占据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夺得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部分“借”给刘备,于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
关于“借荆州”,历史上存在诸多争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刘备请求都督荆州,而《江表传》则记载刘备向孙权借荆州数郡。实际上,刘备只借了南郡,因为南郡是孙权唯一可以借出的地盘。借得南郡后,刘备占据荆州七郡中的五个郡(南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成为赤壁之战后最大的赢家。
关羽守荆州
关羽镇守荆州期间,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不仅成功防御了曹操的多次进攻,还主动出击,水淹七军,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然而,关羽的骄傲和大意最终导致了荆州的失守。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围攻曹仁于樊城。曹操派于禁、庞德率七军增援,关羽利用汉水暴涨的机会,水淹七军,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关羽的胜利震动了整个北方,曹操甚至考虑迁都以避其锋芒。然而,关羽的胜利也引起了孙权的警觉。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最终败走麦城,被俘后遇害。
吕蒙巧取荆州
吕蒙,字子明,东吴名将。他以智谋见长,深得孙权信任。在关羽发动襄樊战役之际,吕蒙看准时机,实施了“白衣渡江”计划,成功夺回荆州。
吕蒙首先假装生病,由陆逊接替他的职务。陆逊年轻,关羽轻视他,放松了警惕。吕蒙则率领精锐部队,身着白衣,伪装成商人,趁夜色渡过长江,迅速攻占了江陵和公安。关羽后方失守,被迫撤军,最终在麦城被俘。
荆州的得失,直接影响了三国的势力格局。刘备借荆州奠定了蜀汉基业,关羽失荆州导致蜀汉元气大伤,吕蒙巧取荆州则巩固了东吴的势力。荆州,这座战略要地,见证了三国英雄的辉煌与悲壮,也成为了三国兴衰的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