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转一响研究中心:让时代记忆活起来
三转一响研究中心:让时代记忆活起来
“三转一响”是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家庭的四大件,包括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这些物品不仅代表了当时的生活追求,也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与情感。如今,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成立“三转一响”研究中心,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彩塑传承人王丽的作品,带领人们重温那段充满奋斗和梦想的历史。
从仓储到展陈:研究中心的诞生
2017年,淄博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在周村古商城开馆,这是全国唯一一座收藏、陈列展示“三转一响”时代记忆的民间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展出万余件藏品,包括座钟、留声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等,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淄博轻工业的发展历史。
2024年6月,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三转一响”博物馆接受了淄博邮政首台国产摩托车的捐赠。这辆摩托车在上世纪70年代主要用于偏远地区的电报配送,随着时代发展逐渐退出投递行业。博物馆馆长张维杰表示,这台摩托车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资源,更为学校“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生动素材和鲜活案例。
时代的见证:展品背后的故事
走进博物馆,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物资匮乏却又充满希望的年代。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独特的故事和情感。
在众多展品中,一台开国大典同款立式麦克风格外引人注目。这台麦克风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时刻,如今静静地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另一件珍贵藏品是一辆据说曾为抗日英烈“一马三司令”的马耀南所骑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不仅是一件交通工具,更凝结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博物馆还收藏了百年前瑞士为中国皇室生产的钟表、欧美国家最早在中国设立领事馆使用的留声机、以及一战后德国生产的自带发电机的自行车等。这些藏品不仅展示了工业文明的进步,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
文化的传承:从展品到教育
“三转一响”研究中心不仅仅是一个展品的陈列馆,更是一个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平台。博物馆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将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传递给新一代。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范桂君表示,这些藏品对于学校的文化传承和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博物馆不仅展示了珍贵的藏品,还通过实物传承了淄博的工业文化记忆。馆内专设“淄博无线电工业溯源”展区、《周村音韵》展窗,其他展区也时常可见淄博乃至周村的标识,寄托着浓浓的乡愁。
2025年1月,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与周村区青年路街道东街社区党总支共同组织了一次特别的志愿服务活动,陪同东街社区老年居民重游古城,倾听他们的故事,感慨岁月的变迁。活动中,老年居民们分享了自己与“三转一响”的故事,让年轻一代更好地理解那段历史。
未来的展望:让记忆活起来
“三转一响”研究中心正在努力实现由仓储到展陈再到研究的发展愿景,成为展示中国工业发展历史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未来,研究中心将进一步激活工业文化资源,推进“三转一响”时代文化的传承和研究,引导青年学生传承工匠精神,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很容易忘记过去。但“三转一响”研究中心的存在提醒我们,那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其实凝结着一代人的汗水与梦想。它们不仅是时代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研究中心的努力,这些老物件将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活生生的历史,激励着新一代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