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嫦娥六号与拉索:中国科技的双子星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26:3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嫦娥六号与拉索:中国科技的双子星

2024年6月25日,内蒙古四子王旗的草原上迎来了一场从天而降的“礼物”——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成功着陆。这一刻,不仅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再次创造历史,也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的新篇章。

01

嫦娥六号:月背采样的历史性突破

嫦娥六号任务历时53天,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四器两两分离、平稳落月、钻表取样、月面起飞、交会对接、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等11个阶段的挑战。这一系列复杂操作的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嫦娥六号最大的亮点在于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月球背面由于始终背对地球,环境和地质结构与正面有很大不同。嫦娥六号的着陆点选在了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这是一个直径约2500公里的巨大撞击盆地,也是月球上最大、最深、最古老的盆地。研究这里的地质构成、物质组成、演化历史,有助于我们了解月球甚至地球早期的地质演化历史。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李春来表示,迄今为止,人类采集的10多份月球样品,包括嫦娥五号样品,都是在月球正面采到的。嫦娥六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样品采集,有望为研究月球的二分性、完整了解月球的历史提供机会。

02

拉索:揭秘宇宙线起源之谜

就在嫦娥六号成功返回的几个月后,中国科学家又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位于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确认了首个超级宇宙线源,为解开困扰科学界百年的宇宙线起源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

宇宙线是从外太空来的带电粒子,主要成分为质子,携带着宇宙起源、天体演化等方面的重要科学信息。探究宇宙线起源之谜是当代天体物理学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之一。

“拉索”此次发现的巨型超高能伽马射线泡状结构,距地球约5000光年,尺度超过1000万个太阳系。泡状结构内有多个能量超过1千万亿电子伏的光子,最高达到2千万亿电子伏。研究表明,位于泡状结构中心附近的大质量恒星星团(Cygnus OB2星协)是超级宇宙线源最可能的对应天体。

这一发现的意义重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杨睿智解释说:“一般来说,产生能量为2千万亿电子伏的伽马光子,需要能量至少高10倍的宇宙线粒子。这表明泡状结构内部存在超级宇宙线源,源源不断地产生能量至少达到2亿亿电子伏的高能宇宙线粒子,并注入星际空间。”

“随着观测时间增加,‘拉索’将可能探测到更多千万亿电子伏乃至更高能量宇宙线源,有望解决银河系宇宙线起源之谜。”“拉索”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院士曹臻充满信心地说。

03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嫦娥六号和拉索的成就,是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的生动体现。嫦娥六号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采样等关键技术,而拉索则在超高能伽马射线观测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了人类对月球和宇宙的认识,也为未来的深空探测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如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所说:“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再次创造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

未来,中国还将实施嫦娥七号和八号探测器任务,进一步探索月球极区环境和资源。在行星探测方面,天问二号、三号、四号任务也将陆续展开,目标是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和木星系探测。这些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认识宇宙、探索未知作出更大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航天和天文事业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迈向未来。嫦娥六号和拉索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科技实力的展现,更是人类探索宇宙、追求真理的又一里程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