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快速识别脑梗死早期信号,时间就是大脑
世界卒中日:快速识别脑梗死早期信号,时间就是大脑
2024年10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体医融合,战胜卒中”。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等“五高”特点。据统计,卒中是我国当前第一位致残病因,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专家提醒,卒中的早期识别至关重要。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采取措施,避免严重的后果。目前,国际上推荐使用“BEFAST”口诀或“中风120”口诀迅速识别卒中并即刻采取行动,开展卒中急救。
“BEFAST”口诀具体包括:
- “B”是指平衡(Balance),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 “E”是指眼睛(Eyes),突然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或者一过性黑蒙;
- “F”是指面部(Face),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 “A”是指手臂(Arms),手臂突然出现无力感或者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 “S”是指言语(Speech),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 “T”是指时间(Time),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有以上任何一个症状突然发生,则有可能是卒中。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把握好最佳治疗时机。
“中风120”口诀则更加简洁易记:
-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 “2”代表“2只手臂是否出现单侧无力”;
-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120。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期间,应让患者保持平卧休息,稳定病人情绪。若病人出现头痛、呕吐、嗜睡、意识障碍等症状,可用衣物或枕头垫在病人头下,减少出血。同时,要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值得注意的是,卒中救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研究显示,对于卒中患者而言,治疗每延误一分钟,患者治愈率就显著降低,病死率显著升高。因此,及时发现、快速送医对卒中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除了掌握早期识别方法,预防同样重要。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心脏病、心理因素、吸烟、大量饮酒及糖尿病等。专家建议,通过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可大幅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同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诊早治,也是预防卒中的关键。
具体来说,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坚持适度体育锻炼,将体育锻炼融入日常生活;
- 清淡饮食,做到低盐少油、食物多样,践行膳食指南推荐;
- 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久坐等;
- 防止过度劳累;
- 保持情绪平稳;
- 关注气候变化,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诊早治。
对于有相关疾病的患者,还需特别注意:
- 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坚持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 高脂血症患者应控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坚持按医嘱服用降血脂药物;
- 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应按照医生建议,采取饮食、运动和药物等综合措施控制血糖;
- 心脏病(包括心房颤动)患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
专家呼吁,全社会都应重视卒中的预防与控制,通过科学运动预防卒中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卒中早期识别能力,降低卒中带来的危害,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