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包刚升新书《大国的命运》:解读大国关系演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28: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包刚升新书《大国的命运》:解读大国关系演变

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包刚升的新作《大国的命运:从政治危机到国家现代化》于2024年6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聚焦于一个核心问题:当英国率先启动工业革命并成为全球领导者后,其他主要大国,特别是非西方传统大国,是如何应对这一史无前例的大转型的?它们经历了怎样的政治经济变革过程?最终能否实现现代化愿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01

从政治危机到国家现代化:一个全球视角

包刚升教授在书中指出,1800年是世界历史的关键时刻。当时,英国不仅在技术上领先,更重要的是在政治、经济和观念系统上都实现了全面变革。相比之下,其他传统大国如奥斯曼帝国和大清帝国仍停留在前现代状态,无法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

书中详细探讨了非西方传统大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危机、困境、转型、崛起和领先等阶段。包刚升认为,这些国家在面对西方现代化冲击时,都经历了相似的政治经济变迁,但结果却大不同。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即政治现代化的“铁三角”模型,用以解释这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同路径。

02

英国、奥斯曼帝国与大清帝国:现代化转型的三种路径

包刚升通过对比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展示了它们在现代化转型中的不同选择和结果。

英国作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其成功在于政治、经济和观念系统的全面变革。1800年前后,英国已经确立了议会主权和现代民主制度,经济上建立了产权保护和自由市场体制,观念上则强调自由、人文主义和科学精神。这种系统性变革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使英国成为全球领导者。

奥斯曼帝国在面对西方冲击时,虽然尝试了多次改革,但始终未能实现根本性变革。帝国的统治者试图在保持传统制度的同时,引入西方的技术和军事改革,结果导致内部矛盾加剧,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解体。

大清帝国则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经历了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败的一系列挫折。尽管晚清政府也尝试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改革,但这些努力都未能阻止国家的衰落。直到辛亥革命后,中国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进程。

03

理论贡献与现实意义

包刚升在书中提出的“危机、困境、转型、崛起、领先”五个阶段理论,为理解大国政治经济变迁提供了新的视角。他认为,非西方传统大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保持自身的文化认同。这种张力往往导致国内政治的分裂,影响现代化进程。

书中还讨论了全球领导者的特征,提出一个国家要成为全球领导者,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强大的综合实力、有效的国际规则制定能力,以及能够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能力。这一理论对理解当前国际格局和未来大国竞争具有重要启示。

04

学术影响与读者评价

《大国的命运》出版后,在学术界和普通读者中都引起了广泛关注。有读者评价说,这本书提供了新的视角来理解中国近代史,强调了政治、经济和观念系统的全面变革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包刚升的写作不仅基于严谨的学术研究,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能够吸引普通读者的兴趣。

包刚升在书中采用的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视角,使读者能够跳出民族情感的束缚,以更加理性和全面的视角理解历史。这种写作风格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学术素养,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历史视野。

《大国的命运》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本理解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参考书。它提醒我们,大国的兴衰不仅仅是权力的更替,更是政治、经济和观念系统全面变革的结果。在当前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下,这本书为我们思考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