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秸秆回收政策显成效,年均减少153次焚烧
中国秸秆回收政策显成效,年均减少153次焚烧
近年来,秸秆焚烧已成为环保的大敌,不仅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还降低了土壤质量和破坏生态环境。然而,通过堆肥化、机械化还田和生物能源利用等环保处理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减少焚烧带来的危害,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地球贡献一份力量吧!
秸秆焚烧的危害与政策效果
研究表明,秸秆焚烧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中国东部地区,秸秆焚烧可占夏季污染的一半。根据芝加哥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所(EPIC中国)的研究,中国的秸秆回收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16年以来,中央政府开始向农民和回收公司提供补贴,鼓励秸秆焚烧最密集的十大省份——河南、安徽、黑龙江、山东、吉林、河北、江苏、辽宁、山西和内蒙古——的秸秆回收。2016年每个省都获得了1亿元人民币的秸秆回收补贴,2017年这一金额增加到13亿元人民币。这一政策使补贴省份的秸秆火烧次数每年大幅减少153次,年均颗粒物污染水平下降了约7%。由于这些改善,中国每年可以避免约18900人过早死亡。研究人员将这些效益(相当于约550亿元人民币)与补贴成本、执行政策和鼓励农民回收秸秆的额外工作以及农业生产的潜在变化进行了比较。他们估计,该政策的成本每年最多为26亿元人民币——远低于收益。
为什么秸秆焚烧屡禁不止?
尽管秸秆焚烧的危害显而易见,且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这一现象仍然屡禁不止。从农民的角度来看,秸秆焚烧有其合理性:
- 快速清理田地:焚烧是最快捷的秸秆处理方式,几乎没有成本,短时间内即可完成。
- 杀灭病虫害:高温焚烧可有效杀灭病原菌和害虫,减少下一季的病虫害。
- 短期肥力补充:焚烧后的灰分富含钾、钙等矿物质,可短期补充土壤养分。
然而,这种看似“经济”的做法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据统计,90%以上的森林火灾都是人为引发的,其中就包括燃烧秸秆。此外,秸秆焚烧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增加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导致雾霾天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技术和成功案例
面对秸秆焚烧这一难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以日本为例,近年来日本的秸秆焚烧率一直很低。2022财年日本全国共产生水稻秸秆673.6万吨,其中焚烧处理的有9.1万吨,占比仅约1.4%。日本各地农业部门呼吁农户不要焚烧秸秆,并传授正确的翻耕入土方法。此外,日本也在探索多种秸秆回收利用方式,如用作饲料、堆肥等。
在中国,一些地方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哈尔滨市为例,该市2024年度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确保完成省定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秸秆还田率达到65%以上的目标任务。方案重点包括秸秆科学还田、秸秆离田高效利用、重点县利用和秸秆收储运销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方案还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如对玉米秸秆翻埋还田、松耙碎混还田等作业进行补贴。
结语
秸秆焚烧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政府应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补贴和技术支持;企业可以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农民则需要转变观念,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