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孙浩钦:从聋哑人到“送单王”的逆袭之路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35:0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孙浩钦:从聋哑人到“送单王”的逆袭之路

26岁的孙浩钦,是成都玉林站点的一位聋哑骑手。入行不到半年,他就成为了站点的“送单王”,一个月能跑1700多单。这个成绩,即使是身体健全的骑手也难以企及。那么,孙浩钦是如何做到的呢?

01

每天工作14-15小时的“暴走模式”

每天清晨,当其他骑手还在熟睡时,孙浩钦就已经开始接单了。中午12点,红星新闻记者来到成都市武侯区二环路南三段的外卖站点时,很多骑手已经开始午间休息,但孙浩钦才刚刚回来。不过,他还不打算停,又顺手接了一个很近的新单子,手上这一单外卖要送到隔壁一条街的某个小区,还有几分钟就要到送达时间了。

“注意安全哈,送完这单就过来啊。”40多岁的站长兰义明拍拍孙浩钦的背,靠近他耳朵提高了音量说道。原来,虽然孙浩钦打小就有听力障碍,但他还残存了一点点听力,提高嗓音后,他仍能获取一丝外界的声音。

到达指定小区门前,孙浩钦通过观察物业工作人员手势接收到“车要停在外面”的信号后,迅速将车辆停放在小区门口。对方张嘴似乎在询问什么,他立马用手机迅速打出“我是聋哑骑手”的字样,然后展示外卖平台的订单信息,这才通过放行。顺着手机软件的指引,他在小区外观相似的楼中找到了相应的配送楼栋,又在等待电梯上花费了两分钟的时间,十分惊险地赶在规定时间前送达。因为不能打电话沟通,孙浩钦敲敲门把外卖放到门口,并在平台给客人发送已经送达的信息。

这样一单下来,约十几分钟后,孙浩钦才匆匆赶回快递站。

02

克服沟通障碍的智慧

尽管身有残疾,孙浩钦每天仍和绝大多数正常骑手一样,早出晚归,在繁华的玉林奔波忙碌,把订单送到千家万户。和一般骑手不同,聋哑人骑手在工作中面临的首要困难是沟通。在采访中,红星新闻记者和孙浩钦的采访形式与众不同,坐在不大的办公室里,拿起手机添加了微信,就开始“聊天采访”。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孙浩钦打字多使用手写,速度较慢。有时,为了提高效率,他会较多地使用输入法联想,但这样呈现出的句子又容易“乱码”。更难的是,大多数聋人日常使用的语言是手语,而孙浩钦因为家庭原因一直没有学手语。

通过这样的“聊天采访”,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他年纪轻轻就早早走进社会,在成为外卖配送员之前,他什么工作都尝试过——建筑工地混凝土工人、水电防水工种的辅助工作者、机器操作工、快递员、餐馆服务员、洗碗工、洗车店补胎工……但都因为语言沟通障碍,没能做得长久。今年,孙浩钦想试一试做外卖骑手,没想到一不小心就做成了站点第一。

03

成为“单王”的秘诀

成为站点单王的秘诀是什么?孙浩钦说他没有诀窍,只能靠不断地努力。现在,他也从长期送餐中掌握了规律。一般送餐时,如果有指定送餐位置的订单,送到后他会给顾客拍照并发短信。如果对方没有指定位置或者位置不详细,每次到楼下时,孙浩钦则会先联系站长或者站点的工作人员,请他们联系到顾客,提前告知送餐员是一位聋哑人并沟通好送餐细节。

在兰义明的印象中,勤奋是孙浩钦身上最大的亮点,“每天都要送14、15个小时,别人想偷懒的时候,他都没有抱怨继续工作。”据站长和同在站点的同事们介绍,孙浩钦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记忆力很好,常常送外卖去过某栋大厦或者哪个小区,再送一次基本不用问路就能很快找到地点。

04

站点的支持与关怀

“密码门他进不去,快帮忙给客户打个电话。”说话间,兰义明的微信群响起了叮咚的消息提醒,原来另一名聋哑骑手遇到了沟通问题,需要有人帮助和客户解释说明。

兰义明说,在送餐前提前给顾客编辑好短信,告知餐送到时会给用户打电话再挂掉,但也不能完全避免用户没看到短信等意外情况发生,所以出现订单超时、被投诉等情况也不少。此外,也会遇到少数不讲理的客人。因此,聋哑骑手也需要站点的后台支持。

据了解,包括孙浩钦在内,现在美团玉林站点总共有6位残疾骑手。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在送餐时遇到的紧急情况,站点工作人员轮流“值班”为他们提供后台支援。“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这种情况,很多问题我们解释之后就解决了,但还是有少数不理解的人给骑手投诉。”兰义明说,这种情况下他们都会帮助残疾骑手在平台进行申诉。

据悉,截至2024年11月底,美团在职的残障骑手已达到8507名,其中听障骑手达6758名,占比达到79%。在国内外卖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平台近期上线了IM(即时通讯)在线沟通,配合声音转文字的技术,让用户在下单时可以提前了解骑手的身份,减少误会。

05

外卖行业的温暖与希望

孙浩钦的故事,只是外卖行业众多感人故事中的一个。在河北燕郊陆道培医院旁边的美团燕郊东贸站点,有一半的骑手,都是带着患有白血病等大病的孩子,从全国各地来陆道培医院就诊的父母。一边陪伴孩子治疗一边获得收入,做外卖骑手成了部分大病儿童家长的选择。因为东贸站点距离医院最近,能在工作同时方便去医院,久而久之,这些人在这个站点成了一个流动的特殊群体,也在这里开启了另一种人生。

通过蔡利飞介绍,人们认识了十多位特殊骑手。“天塌了,如果这是一场梦该多好”,几乎每个开始讲述自己经历的骑手,都有着类似的开场白。有骑手说,夫妻俩带着小儿子在外看病,而远在老家、刚上小学的大女儿,每天放学路上都要捡拾塑料瓶,女儿说爸爸送餐辛苦,卖了塑料瓶赚了钱也能给弟弟看病;有骑手说,除夕夜当儿子睡去,夫妻俩蹲在医院阳台上吃着冷掉的年夜饭,吃着吃着,向来坚强的妻子哭了,“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能一起回家过年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望着窗外的漫天焰火,父亲只能轻声重复着:“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几年的时间里,东贸站点,有的人来了又走,有的人走了又回来,这都和孩子的病情反复有关。采访中,有人问过骑手,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有位父亲回答说,去天台抽根烟、闷头哭一场,收拾好心情,继续跑单,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能活下去,不能坚持不下去。

当然,这个站点的故事,不完全是悲伤,更多的是骑手互助的团结、他人相助的暖意,因为了解他们故事的人,都有想做点什么的冲动。采访中,人们了解到,站长蔡利飞闲暇时也为骑手帮忙,努力调整工作表让骑手家长尽可能方便照顾孩子;平台动用社会责任资金和慈善机构合作,建起宝贝之家,让孩子们在病房外有一个乐享童年的场所;工会等相关部门在场地、安保等方面给予帮助、赠送物资。而这群骑手之间,也成立了互帮互助的微信群,老骑手带新骑手送餐,老家属为新病友指路……

06

结语

孙浩钦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外卖行业中的坚韧精神和社会价值。他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听力障碍,成为了“送单王”,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经济独立,也为其他残障人士树立了榜样。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像孙浩钦这样的骑手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关注和尊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