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则天时代的洛阳宫女:如何引领一场服饰革命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05:1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则天时代的洛阳宫女:如何引领一场服饰革命

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洛阳,不仅是唐朝的政治中心之一,还是时尚潮流的前沿阵地。当时的宫女们大胆尝试各种新颖的服饰搭配,尤其是“袒领装”,这种低领设计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与自信。通过对洛阳出土文物和壁画的研究,我们可以一窥那个时代宫女们独特的穿搭风格,了解她们如何引领了一股全新的时尚风潮。

01

从“幂离”到“袒领”:服饰的解放

洛阳是唐朝第二大城市,称为“东都”。它地处中原,夹洛水而成,“河山拱戴”,是当时天下水运与陆路交通的枢纽。当时的外来旅客走水路抵达长安之前,会首先经过洛阳。唐代虽然一直以长安为首都,但没有一个皇帝能忽视洛阳作为东都的重要性,移居洛阳办公的皇帝不在少数,尤其是武则天。在她独自执政的22年当中,有20年住在洛阳,这位女皇帝主导的唐朝,服饰流行中非常鲜明的一个特点要数“自由奔放”。

武则天出生于公元624年,14岁入宫时,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第11年,她被封为“才人”,品阶不高,大概率穿得比宫女好不了太多。初唐时期,唐代女性还没来得及推出自己的风格,隋朝遗留的装束特点仍然大行其道。普通宫女大概率会穿窄袖衫,只微微露出一截脖子。不过,贵族在典礼上依然会穿宽松的传统衣冠。

到了武周时期,露肤度开始增加,流行起了“袒领装”。这种弧领上衣胸口挖得极低,有的甚至是深V。有学者说,他们做研究时会被吓到,心想这怎么穿出门,有些甚至干脆就是“交领开襟”,与今天低胸晚礼服的暴露程度相当。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永泰公主墓出土的壁画,给人的感受也是,唐代之开放,原来能到这个程度?

永泰公主是武则天的孙女,李显之女,她的墓室墙有八幅壁画,其中引发讨论最多的就是那张“九人宫女壁画”,能明显看到武周时期宫女们的穿着喜好。虽然交领与圆领各有不同,但共同点是领口很低,而且从她们的优雅神态可以看出,她们对此感觉很好,很自信。服饰史与工艺美术学者陈诗宇告诉我,“二圣临朝”时期,宫廷女性穿着还相对保守,等到武则天独自当权,政治舞台上又活跃着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长乐公主这样的女性人物,贵族女性能从她们身上感受到一种“无所顾忌”的氛围。

想象武则天刚入宫时,十四五岁,出门还需要戴一种叫作“幂离”的长面罩,遮蔽全身。到了高宗时期改戴“帷帽”,帽子下面的薄纱变短。再到武则天临朝,别说以帽遮蔽身体了,女性变得相当率性自如,诗里写她们干脆“粉胸半掩疑晴雪”,和“长留白雪占胸前”。

唐代女性审美在武则天当政后走向了极度的开放与自信,这是唐代甚至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令人瞩目的服饰现象,这一点可以从这个时期出土的唐俑、壁画等文物中经常看到。而假如将镜头拉近,去关注更小的细节,还能发现,过去掖进裙腰的上衫,如今也露在了外面,帔帛变得宽大,披戴方式与今天也有相近之处,像我们今天穿低

02

齐胸襦裙:从保守到解放

齐胸襦裙是对隋唐五代时期特有的一种女子裙装的称呼。一般穿法为一件对襟衫衣搭配一条下裙,或者一件交领上襦搭配下裙,即成为齐胸襦裙。齐胸衫裙是中国汉服形制的的一种,汉晋以来裙子的裙腰束于腰上,而隋唐五代时期裙子的裙腰束得更高,很多都在胸上,一些服装史上多称之为高腰衫裙。根据现在人们对它的考证,一般改称之为齐胸衫裙,齐胸衫裙已有文物出土,新疆阿斯塔纳唐墓出土两条唐裙。由于一些商家误导,齐胸衫裙常常被叫错为齐胸襦裙,正确叫法是齐胸衫裙。

齐胸襦裙最早见于南北朝,经历了隋、唐、五代直到宋朝理学兴起才被历史淘汰,大约有1000年的历史。唐代之前出土的陶俑,或绘画,多见有背带的款式,发展到唐代开元年间变为用系带在腋下固定。

隋唐五代时,上衣为短襦,半臂(属于罩衫。半臂形制如同今短袖衫,因其袖子长度在长袖与裲裆之间,故称为半臂)与披肩(属于配饰)构成当时襦裙的重要组成部分。隋代,上襦又时兴小袖。唐代长期穿用小袖短襦和曳地长裙,但盛唐以后,贵族衣著又转向阔大拖沓。裙的式样用四幅连接缝合而成,上窄下宽,下垂至地,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这时上襦的领口变化多样,其中袒胸大袖衫一度流行,展示了盛唐思想解放的精神风貌。披肩从狭而长的披子演变而来,后来逐渐成为披之于双臂,舞之于前后的飘带,这是中国古代仕女的典型服饰,在盛唐及五代最为盛行。下裙面料以丝织品为主,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此时裙色鲜艳,多为深红、绛紫、月青、草绿等,其中以石榴红裙流行的时间最长,色彩多样,多中求异,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如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的百鸟裙,堪称中国织绣史上之名作;武则天时的响铃裙,将裙四角缀十二铃,行之随步,叮当作响,可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与短襦和披肩相配一体,尽显盛唐女子雍容华贵的丰腴风韵,表现出极富诗意的美与韵律。

03

服饰背后的女性解放

武则天执政时期女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她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让女性认识到自身有能力处理天下大事,不再是懦弱的象征。这一时期,唐朝女子的才情和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尊重和认可,许多女性在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她们的地位和影响力有所提升。例如武则天本人既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诗人,其才情和智慧备受推崇。在服饰方面,唐朝女子的服饰色彩鲜艳、款式多样,充分展现了女性的个性和魅力,生活方式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开放,不再受到传统礼教的过多束缚,可以自由地追求理想和爱好。

唐代女性审美在武则天当政后走向了极度的开放与自信,这是唐代甚至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令人瞩目的服饰现象,这一点可以从这个时期出土的唐俑、壁画等文物中经常看到。而假如将镜头拉近,去关注更小的细节,还能发现,过去掖进裙腰的上衫,如今也露在了外面,帔帛变得宽大,披戴方式与今天也有相近之处,像我们今天穿低

这种服饰的变革,不仅仅是审美的变化,更反映了社会观念的转变。在武则天的统治下,女性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这种开放的服饰风格,正是女性追求自由、展现自我魅力的体现。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武则天时期,女性从‘幂离’到‘袒领’的变化,象征着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然而,这种开放并非没有争议。有学者指出,虽然武则天时期女性地位有所提升,但这种提升更多是表面的,实质上女性仍然受到诸多限制。平民女子的生活状态与过去相比未产生太大改变,不能像男子一样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不能要求一夫一妻制度,有才华的女子也难以充分施展。即使提高“母权”也是为了武则天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此外,长期以来人们受“女人就该在家相夫教子”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这也限制了女子地位的大幅提升。

尽管如此,武则天时期的服饰变革,无疑为后世的女性解放开创了先河。它不仅展现了唐代文化的包容与开放,也体现了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这种服饰风格,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装扮,更是一种内在精神的体现。它告诉我们,服饰不仅仅是遮体御寒的工具,更是展现个性、表达自我、反映社会变迁的重要载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