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桥医生教你识别肠癌早期信号
泽桥医生教你识别肠癌早期信号
“95%的大肠癌源自肠息肉,从息肉到肠癌通常需要5-10年的时间。这意味着我们有充足的机会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来预防肠癌的发生。”这是知名医生泽桥医生在一次讲座中提到的重要观点。那么,如何识别肠癌的早期预警信号?又该如何预防肠癌的发生呢?
肠息肉:肠癌的“前身”
肠息肉是肠癌的主要源头。据统计,80%-95%的大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肠息肉是肠道内壁上长出的“肉疙瘩”,大多数是良性的。然而,部分息肉在长时间的刺激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下,可能逐渐恶变为癌症。
以65岁的刘女士为例,两年前的肠镜检查发现肠道内有一颗直径约1cm的息肉。由于当时身体并无其他不适症状,刘女士选择了忽视,没有进一步治疗。然而,一个月前,她出现了异常的便血症状。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发现刘女士的肠道内已经滋生了多颗息肉,其中最大的一颗达到了3cm,并且病理活检显示为恶性的结肠癌。这个结果让刘女士的家人深感懊悔,如果两年前能够坚持让刘女士切除息肉,或者坚持定期复查,或许一切都不会发生。
三个关键预警信号
肠癌在早期通常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及时关注这些信号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
便血: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信号之一。当息肉或肿瘤受到大便的摩擦或压迫时,就容易出现出血现象。如果你在排便时发现大便中带有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液,或者厕纸上出现血迹,这可能是肠息肉或大肠癌的早期迹象。虽然血便也可能由痔疮等其他原因引起,但无论如何,出现这种情况都应立即就医检查。
排便习惯改变:这包括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感、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等。当肠道内出现息肉或肿瘤时,会刺激肠道黏膜,引起反复便意或里急后重的发生。患者往往会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进而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此外,随着肠道内肿物的增大,还可能导致肠腔堵塞,那么大便就很难排出去,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便秘,甚至引起肠梗阻。
大便形状异常:正常情况下,人的大便应该是成形的软条状。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大便变得细长、扁平,甚至出现沟槽状,这可能是肠道内有肿物压迫所致,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原因。这种变化往往表明肠道空间被占用或变形,是肠道问题的一个重要标志。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信号,还应注意以下症状:
腹部隐痛:肠道所在的腹部位置常常会有隐隐作痛的感觉,疼痛并不剧烈但持续存在,有时可能会误以为是消化不良或者吃坏了肚子。
腹部肿块:在腹部可能会摸到质地较硬的肿块,位置相对固定,按压时可能会有轻微疼痛或者不适感。
及时检查,定期筛查
一旦发现上述预警信号,应及时就医进行肠镜检查。这是诊断肠息肉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肠镜检查,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肠道内的情况,发现息肉并进行活检。
定期的肠镜检查是预防肠癌的关键。研究表明,45-49岁首次接受肠镜检查的人群,其肠癌发病风险可下降50%以上。因此,专家建议将肠镜检查的年龄门槛调整为45岁,以便更早地发现潜在的肠癌风险。
对于一般人群,建议45岁开始每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对于高风险人群,如直系亲属中有肠癌病史的人,建议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检测,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健康生活方式
除了定期检查,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肠癌的重要手段。
健康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高糖以及腌制、熏烤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清淡、少渣、少油、少刺激、低脂肪、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和易吸收的饮食原则。
适量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与过度疲劳。
戒烟限酒:避免不良生活习惯诱发疾病。
肠癌的早期预警信号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它们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求救信号。通过关注这些信号,及时就医检查,我们完全有机会在肠癌的早期阶段发现并治疗它。记住,预防胜于治疗,定期检查和健康生活方式是守护肠道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