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首个中欧班列7月开行,京津冀物流一体化提速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23: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首个中欧班列7月开行,京津冀物流一体化提速

2024年7月起,北京平谷区马坊镇的京平综合物流枢纽将实现中欧班列(北京-莫斯科)每月度常态化开行。这是北京首个中欧班列,不仅提升了平谷区的物流运力,也为首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01

中欧班列的背景与意义

中欧班列(CHINA RAILWAY Express,缩写CR Express)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是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

中欧班列通道不仅连通欧洲及沿线国家,也连通东亚、东南亚及其他地区;不仅是铁路通道,也是多式联运走廊。目前,中欧班列共有西、中、东三条通道:

  • 西通道:一是由新疆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相连,途经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通达欧洲其他各国。二是由霍尔果斯或阿拉山口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通达欧洲各国;或经哈萨克斯坦跨里海,进入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保加利亚等国,通达欧洲各国。三是由吐尔尕特或伊尔克什坦,与规划中的中吉乌铁路等连接,通向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通达欧洲各国。

  • 中通道:由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出境,途经蒙古国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相连,通达欧洲各国。

  • 东通道:由内蒙古满洲里或黑龙江绥芬河口岸出境,接入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通达欧洲各国。

自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欧班列开行,中欧班列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分别从中国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苏州、义乌等开往德国、波兰、西班牙等国家的主要城市。自2020年7月起,铺画中欧班列专用运行线70条。其中去程35条,回程 35 条。

0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突破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十年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诸多县域,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携手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气象一新。

甲辰龙年春节的前几天,国内某报刊登的一张新闻照片引起很多人关注。这是某报记者拍摄于京津冀三省市交界处“三界碑”的一个场景:照片中的三名小朋友刘雨诺、孔德颖、张金平,今年都是10岁,分别来自“三界碑”下的三个村庄——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红石门村、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前干涧村、河北省兴隆县陡子峪乡前干涧村。1月24日,三个孩子在家人的陪同下,在京津冀“三界碑”前手拉手约定,将来一起去看更大的世界。

立于燕山山脉长城烽火台旧址之上的京津冀“三界碑”,是一座在地理上区分不同行政区划的界碑。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新华社记者在新闻媒体上率先报道了这座“三界碑”。十年间,“三界碑”以一个独特的视角见证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平凡历程。

十多年前,“三界碑”下的京津冀三个村,基本是单枪匹马,各管各界。2015年,这三个村联合起来,建立了保护古长城和预防森林火灾机制,通过App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快速处理险情、限定游客数量,加强了生态环境联保共治、防汛防火防灾联合执法,10年未发生险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古长城的绿色生态环境。

近年来,“三界碑”下的合作,由三个村扩展到三个乡镇、再扩展到三个区县。在产业协作方面,北京市平谷区围绕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文旅休闲、营养食品等区域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链区域内配套融合,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山水镇罗营冰糖葫芦”就是平谷和兴隆京冀两地协同合作的成功案例。现如今,平谷山楂、兴隆加工生产的“山水镇罗营冰糖葫芦”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红产品,供不应求。

京津冀三地交通互联互通更是跑出“新速度”。轨道交通22号线,作为京津冀地区“多网融合”的创新线路,极大地提高了三地百姓的出行效率。京津冀铁路货运环线加快建设,常态化运营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班列,平谷—三河、平谷—兴隆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

今年春节前夕,“三界碑”下的北京红石门村、天津前干涧村、河北前干涧村联合签署了一份“三村共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一起打造“三界碑旅游联盟”,联合发展旅游文化事业。春节刚过,“三界碑”下的三个镇联合签署协议,明确将围绕建设京津冀国家森林公园,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平急两用乡村振兴的实践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居地。

从因为“三界碑”区分,到依托“三界碑”聚合,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十年间,北京市平谷区、天津市蓟州区、河北省兴隆县的发展层次不断提升、不断扩展、不断拉平,如今焕发新的活力。

03

北京物流业的新发展

北京市物流业主要指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货物运输业、仓储业、装卸搬运业、运输服务业、工业、批发业、商业连锁配送的企业和专业物流企业等。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和超大型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土地资源稀缺、交通压力巨大,北京物流业目前已拥有了一定的仓储、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并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基础,铁路、航空为远程辐射,海运为重要补充的交通运输网络。北京市政府在北京的现代物流发展进程当中,起到了很好的服务、推动和政策导向作用,主要包括加强立法、加强政策导向、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国有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整合物流资源、加强设施建设、加强物流人才资源开发和培训、加强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北京市的现代物流正在朝着与北京市的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和在全国的中心地位相一致的方向快速迈进。

2024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3.82亿件,同比增长4.16%;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31.19亿元,同比下降2.35%。快递业务收入在行业总收入占比依然很高。快递业务收入占邮政行业收入比重达85.2%,较2024年略微降低。民营快递企业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全年国有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0.74亿件,实现业务收入14.94亿元;民营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23.04亿件,实现业务收入294.16亿元;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0.048亿件,实现业务收入22.08亿元。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分别为3.09%、96.71%和0.20%,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4.51%、88.82%和6.67%,民营快递企业市场份额占绝对优势。

2024年12月3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网站公示了《北京物流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到2024年,北京将构建安全、高效、绿色、共享、智慧的物流体系,支撑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北京物流的功能定位是与首都“四个中心”相匹配,以保障首都城市运行为基础,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城市配送为主要形式的城市基本服务保障功能。围绕这一功能定位,北京将着力打造“大型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末端网点”的“3+1”城市物流节点网络体系。目标是到2024年,北京要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要小于10%;城市流通领域标准化托盘使用率及规模以上连锁超市主要商品统一配送率要超过90%和95%,以满足北京末端配送需求;第三方(包括第四方)物流服务比重超过60%;北京冷链流通率争取超过80%,达到一般发达国家水平。同时,将按照平均3平方公里城乡建设用地设置一个的标准配置末端配送场所,到2024年全市末端配送场所总量约900个。按照服务1万至2万常住人口的标准,在社区、高校、大型商业区等主要需求区域合理布局末端营业网点。

04

中欧班列的优势与前景

中欧班列具有以下优势:

  • 时效性:相比海运,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大大缩短,从中国到欧洲的运输时间从海运的40-50天缩短到15-20天。

  • 成本优势:相比空运,中欧班列的运输成本更低,仅为航空运输的1/5。

  • 安全性:铁路运输受天气影响较小,运输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 环保性:相比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的碳排放量更低,更加环保。

  • 运力大:单列中欧班列可装载41-50个40英尺集装箱,运力远超航空和公路运输。

  • 通关便利:中欧班列享受优先查验、快速放行等便利措施,通关效率高。

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营,不仅为京津冀地区的产品出口提供了新的快速通道,也为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预计到2035年,平谷区将实现4000万吨的货运量运力标准,是现有运力的20倍。此举有助于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推动首都物流业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进一步促进首都经济的繁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