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同古长城:内外双线布局,见证千年民族交融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27: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同古长城:内外双线布局,见证千年民族交融

大同市新荣区的古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这段长城不仅是一道坚固的军事防线,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传承。

01

历史沿革:从北魏到明代的长城修建史

大同古长城的修建历史可追溯至北魏时期。作为北魏的首都,大同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发展,这些历史时期的痕迹至今仍可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找到。然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大同长城,主要是明代修建的遗迹。

明代大同为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同明长城主要建于嘉靖年间,由宣大总督翁万达创修。这段长城东起天镇县东北镇口台,西至丫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子上村东山),全长335公里。这段长城的盛衰代表了明王朝300年的起落。

02

建筑特点:内外长城的布局与边堡设置

大同明长城的建筑布局极具特色。长城自居庸关以西,分南北两线到山西偏关会合,被称为内、外长城。外长城从居庸关西北经赤城、崇礼、张家口、万全、怀安而进入大同市的天镇、阳高、大同、左云,沿内蒙古、山西交界处,达于偏关、河曲;内长城从居庸关西南经河北易县、浑源、阜平而进入大同市的灵丘、浑源,再经应县、繁峙、神池而至老营。内外长城组成钳形防御线,蜿蜒雄奇。

在大同,明长城附近建有边堡城,有“边墙五堡”和“塞外五堡”之说。“边墙五堡”有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之分。通常说的“边墙五堡”是指“内五堡”,即镇边、镇川、宏赐、镇鲁、镇河五堡;“外五堡”为镇羌、破鲁、灭鲁、威鲁、宁鲁五堡;“塞外五堡”为得胜、拒墙、拒门、助马、保安五堡,均在大同城北。如今由镇边堡西经三墩、镇川口,西跨西寺梁山,抵宏赐堡这段内五堡长城,为黄土夯筑,墙体十分坚固,保存较好,城墙高五米以上,是大同市境内明长城较为突出地段,又与永固陵、万年堂邻近,是边塞风情旅游的最佳地段。越长城,攀堡台,一条巨龙飞腾在塞上古城崇山峻岭之间,配以内堡外墩,烽堠相望,边塞风光尽收眼底,蔚为大观。

03

文化价值:军事防御与民族融合的见证

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的象征,更是民族融合的见证。得胜堡是明长城的重要军事边堡,位于大同市城北40公里处新荣区,由得胜堡、镇羌堡、四城堡、得胜口月城以及专供到此交易的商贾居住的“南、北致远店”组成。从远处望去,方方正正的城堡,黄褐色的墙体把城堡内的民居围裹起来。城门洞开,堡内建筑一览无余。透过油漆从碑文上看,得胜堡是明代嘉靖年间为抗击当时南侵的蒙古、瓦剌而建。“得胜”二字自然告诉世人,当年抗击入侵者的多少男儿血染征袍,从这里得胜凯旋。

明隆庆年间,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明王朝与蒙古鞑靼部落化敌为友,在得胜口设马市,使得这里不仅成为了边关人员往来的交通要道,而且也成了蒙、汉进行物资交流和买卖交易的主要场所。当年的得胜堡战则“南北交锋,烈马嘶鸣”,和则“贡使络绎,商队接踵”,十分兴盛。同是明长城,这里也许无法媲美北京八达岭长城的雄伟,但这里苍凉古朴,却更能让人感觉到历史沧桑的氛围。

04

当代意义:文化传承与旅游价值

大同古长城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旅游观光的重要景点,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通过研究和解密古长城的历史奥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也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然而,今天的得胜堡已褪去了往日的辉煌,围城的残垣断壁尘封了当年金戈铁马的悲壮,也埋葬了昔日买卖交易的繁华,只剩下落寞的黄土墙依然伫立在塞外。虽然黄土无言,站在那里,却仿佛依然能听到历史在耳旁呼啸。长城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守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古长城的辉煌历史继续闪耀在中华大地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