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申诉程序:附实际案例解析
一文读懂申诉程序:附实际案例解析
申诉是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很多人对申诉的具体流程和相关规定并不了解。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申诉流程,帮助您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申诉?
申诉是指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依法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请求。
申诉分为诉讼上的申诉和非诉讼上的申诉。诉讼上的申诉是指对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向法院或者检察院提出的申诉。非诉讼上的申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害,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的申诉。
申诉的具体流程是什么?
准备申诉材料: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定,申诉人需要提交申诉书、原审裁判文书、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裁定书副本或者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等材料。如果是以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为由申诉的,应当附有证据原件或者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
逐级申诉:申诉必须逐级进行,先到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法院申诉,然后再到上一级法院,最后最高法院才能受理。申诉时,应当提交申诉状,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申诉的请求、申诉事实与理由等。
审查与受理: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收到申诉材料后,会进行审查。如果认为有错误可能的,将移送相关部门处理。这里的错误可能包括实体层面和程序层面,如证据采信错误、事实认定错误、法律适用错误及严重违法办案等。
再审决定:如果审查后认为确有错误,人民法院将决定再审。再审期间,不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但被告人可能经再审改判无罪,或者可能经再审减轻原判刑罚而至刑期届满的,可以决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再审是否需要交费?
再审一般是为了纠正错误的法院判决或裁定,因此,案件再审时是不收费的。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 当事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
-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未提出上诉,第一审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又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
实际案例分析
以“蒋某某骗取票据承兑再审改判无罪案”为例。蒋某某在申请银行承兑汇票过程中提供了虚假的申请材料,但同时提供了超额抵押担保并缴纳约定的保证金,且按时兑付核销,未给银行造成实际损失。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再审认为,虽然蒋某某在申请银行承兑汇票过程中提供了虚假的申请材料,但同时提供了超额抵押担保并缴纳约定的保证金,且按时兑付核销,未给银行造成实际损失,亦未利用上述款项进行非法活动,未给金融管理秩序造成重大危害,不具备刑事处罚的必要性。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于2023年5月18日作出再审判决,宣告蒋某某无罪。
常见问题解答
申诉时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规定,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申诉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内提出的申诉,应当受理;超过两年提出申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理:
- 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
- 原审被告人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
- 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
申诉受理机关: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对于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
申诉材料要求:对于申诉状、证据等材料需要提交的份数,各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规定不尽相同。有的法院要求提供一份申诉状即可,有的法院则要求提供四份申诉状。申诉人最好提前和申诉受理机关联系,明确对方具体要求。
申诉期间原判决、裁定的执行: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申诉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需要遵循法律程序,提供充分的证据和材料。如果您对申诉流程还有疑问,欢迎留言交流,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