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研究:每天适度游戏,心理健康显著提升
Nature子刊研究:每天适度游戏,心理健康显著提升
近期,Nature子刊的一项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这项研究发现,适度玩电子游戏不仅不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反而可能带来积极的改善。这一结论颠覆了长期以来人们对游戏的刻板印象,为游戏正名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研究揭示:适度游戏有益心理健康
这项发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的研究,由日本大学的江上弘幸等人主导,历时三年(2020-2022年),覆盖了近十万(97,602人)参与者,年龄跨度从10岁到69岁。研究团队巧妙地利用了疫情期间游戏机供不应求的特殊情况,通过分析游戏机抽签活动的数据,来评估游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采用了多种严谨的分析方法,包括专门设计用于调查数据因果推断的机器学习算法。结果显示,拥有并使用游戏机的人群在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具体来说,拥有任天堂Switch的人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0.60个标准差,而PS5的拥有者则提高了0.12个标准差。此外,PS5的使用者生活满意度也增加了0.23个标准差。
不同群体的差异性收益
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不同群体从游戏中获得的心理健康收益存在显著差异。例如,青少年和女性在拥有任天堂Switch后,心理健康方面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拥有PS5的情况。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在评估游戏对心理影响时,需要充分考虑具体的游戏平台和游戏类型。
专家解读:游戏时间是关键
英国巴斯斯巴大学的Peter Etchells指出,过去许多关于游戏影响的研究都是在实验室的受控环境中进行的,这与人们实际玩游戏的情况相去甚远。而这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在真实世界环境中考察了游戏与幸福感之间的因果关系。
研究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时间阈值:每天玩游戏超过3小时后,额外的心理健康收益会显著减少。这一发现与《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中的规定不谋而合,该标准建议玩家连续游戏3小时后应适当休息。
如何实现健康游戏
基于这项研究的发现,专家建议家长和游戏爱好者采取以下措施,以确保游戏成为促进心理健康而非损害健康的活动:
合理安排游戏时间:每天的游戏时间应控制在3小时以内,以最大化心理健康收益。
选择合适的游戏类型: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玩家可以从不同类型的游戏机中获得不同的收益。例如,青少年可能更适合使用任天堂Switch。
培养多元兴趣:游戏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鼓励玩家在游戏之余参与体育锻炼、阅读等其他有益身心的活动。
建立良好的游戏习惯:与家人一起制定游戏时间表,避免游戏过度影响学习和工作。
结语:游戏与心理健康
这项研究为我们重新审视游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游戏并非洪水猛兽,适度的游戏不仅能带来乐趣,还能改善心理健康。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项研究是在特殊时期(COVID-19疫情期间)进行的,其结论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未来还需要更多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的普遍适用性。
正如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家Andrew Przybylski所评价的,这是证明游戏与心理健康益处之间因果关系的第一步。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游戏,既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又保持理性和平衡,让游戏真正成为提升生活质量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