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跟着梁思成林徽因,揭秘华严寺的宗教奥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17:3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跟着梁思成林徽因,揭秘华严寺的宗教奥秘

1933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等一行五人风尘仆仆地抵达大同。此行,他们最为牵挂的是被誉为“辽金皇家巨构”的华严寺。作为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他们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实地考察这座千年古刹,揭示其建筑艺术的奥秘。

华严寺,这座始建于辽代重熙七年(1038年)的佛教寺院,因《华严经》而得名,历经战火洗礼,又在金代天眷三年(1140年)得以重建。它不仅是辽国皇室的宗庙,更凝结着契丹族对太阳的崇拜。因此,华严寺的建筑布局别具一格,一反传统寺院坐北朝南的格局,而是面向东方,以迎接每日的第一缕阳光。

走进华严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雄宝殿。这座始建于辽代,后在金代重建的宏伟建筑,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佛殿。大殿建在高达4米的青砖台基上,前设宽敞的月台,与基座构成独特的“凸”字平面。殿身面宽九间,长达53.35米,进深五间,宽27.40米,单檐庑殿顶的设计彰显着皇家气派。殿前檐当心间与稍间装有古朴别致的板门,外施门牙子,尽显千年风韵。

最令人惊叹的是殿顶的琉璃鸱吻,北边的鸱吻高达4.5米,由八块琉璃构件组成,历经八百余年,依然光彩夺目,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最大的琉璃吻兽之一。南边的鸱吻虽为明代补制,亦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外檐斗栱采用双杪五铺作,重栱计心造,补间分施45度、60度斜栱,梁架原为彻上露明造,后经明代增补和平,清代施以彩画,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建筑特色。

殿内佛坛上,五方佛端坐中央,两侧是栩栩如生的二十诸天塑像,均为明代佳作。四周墙壁上满绘清代壁画,高达6.4米,总面积达887.25平方米,色彩鲜艳,气势恢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殿内还陈列着一座仿明代大同城乾楼制作的木构模型,高2.5米,为研究明代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与大雄宝殿遥相呼应的是薄伽教藏殿,这座始建于辽代重熙七年的殿宇,是华严寺的另一颗明珠。殿内环列着38间双重楼阁式木构壁藏,下层为束腰须弥座,上置经橱,内存明清藏经1700余函,计18000多册。经橱之上是腰檐和平座,勾栏、栏板雕刻精美,花纹图案精巧绝伦。最引人注目的是后檐明间与门楣之上的拱桥,与天宫楼阁浑然一体,是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辽代壁藏。

壁藏内,31尊辽代塑像静静矗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合掌露齿菩萨”。这尊菩萨像双唇微张,面带微笑,腰身曼妙,恰似一位美丽的少女,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梁思成先生曾感慨道:“这尊菩萨像的微笑,比蒙娜丽莎的微笑更加迷人,更加富有东方神韵。”

梁思成、林徽因一行在华严寺的考察持续了数日。他们仔细测绘每一处建筑细节,记录每一件珍贵文物,最终将这些发现写入《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这份报告不仅揭示了华严寺的建筑艺术价值,也为后人研究辽金时期的宗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华严寺,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佛教圣地,以其独特的建筑布局、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宗教文化的活化石。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说:“华严寺的建筑艺术,是中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