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发布:肺炎与感冒的区别及预防指南
疾控中心发布:肺炎与感冒的区别及预防指南
什么是肺炎呢?
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肺炎?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和药物所致。从病因来看,可以分为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病毒性肺炎、肺真菌病、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从解剖学角度来看,肺炎可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是否发生肺炎取决于两个因素:病原体和宿主因素。如果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且宿主呼吸道局部和全身免疫防御系统受损,就有可能发生肺炎。比如,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着凉、过度劳累后),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就可能乘虚而入;在流感高发季,如果感染了流感病毒且没及时诊治,也可能发展成病毒性肺炎;还有,肺炎支原体在一些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好的环境下容易传播,从而引发支原体肺炎。
二、肺炎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区别于普通感冒,肺炎主要指下呼吸道发生的感染。肺炎的症状可轻可重,主要取决于病原体和宿主的状态。肺炎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往往咳得比较厉害,大多数伴有咳痰,但是病毒感染或者支原体感染咳痰的症状不明显。如果炎症刺激到胸膜可能会有胸痛的表现,当然也可能没有胸痛的症状。大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可能达到38℃甚至更高,人会感觉浑身没力气、精神差;病变范围大的患者可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大口喘气。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有时候仅仅表现为食欲减退、体力下降、精神萎靡等,而发热、咳嗽、白细胞增高等表现不明显,容易漏诊和误诊。需要注意的是,呼吸急促是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一个敏感指标。
而普通感冒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很多不同的病毒可导致感冒,主要由人手接触被感染者的鼻腔分泌物而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在感冒症状出现后的最初1或2天内最具传染性。感冒症状开始于感染后1-3天。通常,咽喉干涩或痛或鼻部不适为首发症状。随后出现喷嚏、流涕、轻度全身不适。一般不发热,有时在感冒刚开始时有低热。鼻分泌物初呈透明水样,量较多,以后渐变稠,呈不透明的黄绿色,量减少。很多人也会出现轻度咳嗽。许多患者伴有轻度咳嗽,症状大多在4-10天消失,但咳嗽可持续2周。
三、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部分肺炎是有疫苗可以打的,打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建议婴幼儿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打肺炎疫苗,目前关于肺炎的疫苗有两种:13价(推荐6月龄至5周岁儿童接种)和23价(推荐2岁以上人群接种)。
此外,每年应接种一次流感疫苗,尤其是身体差、免疫功能低下,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都属于高危人群,更有必要接种。
2.手卫生: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公共场所尽量佩戴口罩。打喷嚏遮掩口鼻,防止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3.环境控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
4.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规律的锻炼和避免吸烟都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健康,提高免疫力抵抗肺炎。
本文原文来自周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