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庐山三叠泉:李白朱熹的足迹与千年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14:3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庐山三叠泉:李白朱熹的足迹与千年文化传承

庐山三叠泉,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南麓的九叠谷。泉水从大月山和五老峰汇聚而来,沿三级断崖跌落,总落差达155米,形成三段式瀑布,气势磅礴,景象震撼。四季变换赋予瀑布不同的风貌,春末夏初水量充沛时尤为壮观。

三叠泉的形成源于“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地壳多次沉降与抬升以及第四纪冰川作用共同塑造了其独特的地貌。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9.9%,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片生态宝库。

三叠泉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历史。李白、白玉蟾等古代文人曾在此留下诗篇,赞美其壮丽景色。其中,白玉蟾的诗句“九层峭壁划青空,三叠鸣泉飞暮雨”生动描绘了三叠泉的自然之美。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仙,竟然与三叠泉擦肩而过。公元756年,56岁的李白选择在五老峰旁的屏风叠隐居,并在此建筑太白草堂。屏风叠就在三叠泉的旁边,距离九叠谷中的瀑布仅咫尺之遥。但由于三叠泉在李白时代尚未被发现,这位伟大的诗人未能留下歌咏三叠泉的诗篇。这一历史的巧合,成为后人游览三叠泉时常常提及的趣谈。

与李白的“错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他与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朱熹曾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为这座千年学府注入了新的生机。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声名远播,主要得益于朱熹的贡献。院内最显著的建筑为明伦堂,象征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其后的小洞藏有一只白鹿,据说是书院名称的由来;崇德寺则专门纪念朱熹,院中竖有其铜像,并刻有赞扬他学问的对联。

朱熹不仅在白鹿洞书院讲学,还留下了大量赞美庐山的诗篇。他在《九曲棹歌》中写道:“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庐山的美景,也道出了一个哲理:最美的风景往往在人迹罕至之处。这种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使得三叠泉不仅仅是自然的奇观,更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三叠泉的美景,吸引了历代文人的目光。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五言诗《水帘泉》,以画家的独特视角,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奇妙的“月夜水帘泉图”:“飞天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空碧。”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庐山游记中记载,前往三叠泉的道路极其艰难,“潭前峭壁乱耸,回互逼立,下看无底,但闻轰雷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

清代思想家魏源的《三叠泉》诗,气势恢宏,想象奇特,从形象、声音、色彩、感觉等多维度表现了三叠泉的壮阔与伟力。诗中写道:“渴虹倒吸西江水,万丈老龙飞不起。三奋三坠下无底,喷为雨雹风霆诡。一练三帘万玉珠,奋迅奔腾十数里。水石昼夜万豗訇,双崖铁立殷空戺。日月万古照不到,一峡终年烟雾里。数尺短松千尺苔,山深六月寒苍兕。不知何人暗相报,遂令闯破混沌死。至今山灵怒游客,百步飞霖射衣履。山非山,水非水,仙非仙,鬼非鬼。回头洞口云扃矣,千秋万岁何时起。”

如今的三叠泉,已成为庐山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站在瀑布前,人们不禁会想起李白的遗憾,也会感叹朱熹的慧眼,更会为历代文人的赞美而感动。三叠泉,不仅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本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巨著,等待着每一位游客去细细品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庐山三叠泉:李白朱熹的足迹与千年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