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煤气、公共交通费适当涨价,收割的是富人,补贴的是小老百姓
水电煤气、公共交通费适当涨价,收割的是富人,补贴的是小老百姓
近日,关于水电煤气和公共交通费用是否应该涨价的讨论再次引发关注。专家建议通过适当涨价来缓解财政压力,但这一提议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探讨涨价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影响。
水、电价格太低,国家财政负担不起,即将面临涨价?公共交通各领域都处在低盈利状态,不涨价难推进下一步建设?
专家建议对水电煤气公共交通适当涨价:收割富人来补贴老百姓!
水电费涨价收割富人
随着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逐渐也得到了更加完善的保障,在整个国家的宏观规划之下,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都都需要国家财政提供一定的支持与补贴。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近些年来,我国的财政压力一路上行,业内有关专家也对这一问题逐渐关注了起来。
一些专家认为,在如今的财政背景下,诸如水电煤气、公共交通费此类的公共服务行业应当进行一定的涨价,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整体的财政压力。
根据专家所提出的意见来看,他们认为水电煤气这类基础需求,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其实大家的需求量都不是十分巨大,所以即使涨价也不会导致普通老百姓负担不起。
反之,作为一些企业或者是富人而言,他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更加保障完善,也会占据更多的资源使用量,倘若在这种情况下将单价上涨,那么就可以让富人为自己较高的资源消耗量付出更高的代价。
从宏观上来看,似乎专家所提出的观点不无其道理。也正是因此,大部分持这一观点的专家认为,倘若适当涨价并不会对小老百姓造成多大的影响,反之还可以收割富人补贴老百姓。
水电费涨价有无必要
那么一切又真的是这样吗?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公用事业涨价似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仍旧需要经过各方更加严密的论证和精准的讨论。
正如这些专家提出涨价的目的,公用事业涨价的目的并非是要收割平民百姓的钱财,而是为了减轻如今越发严重的财政困难。
所以基于这一点,大家应当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误区当中,专家说的不一定全对,而一些民众所持的反对观点也不一定全面。
就从水价来看,根据有关信息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水价都低于成本价,其中的差价都有我国的财政支持,比较起全球主要城市,目前我国的水价排名位于全球末尾10%。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水源充足的地区,大众所缴纳的污水处理费都无法供给整个社会的水源处理成本,更何况还有少数地区处在水源稀缺的情况当中,城市内部需要花更多的钱进行水资源供给。
除此之外,我国的电力价格也同样处在国际较低水平,根据有关媒体报道,2023年我国的工业电价大约在全球平均水平的56.8%,更遑论我国的居民电价还远远低于工业电价。
所以从大环境来看,目前我国的水价和电价都处在较低的水平当中,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平民百姓的生活负担,但却在宏观上更加尊重了我国的整体财政压力。
从短期来看,这样的情况似乎并不会影响到个人的正常生活,但反观长期,倘若财政压力一直得不到缓解,水价和电价的涨价始终也是势在必行。
再看我国各个地区的公共交通,近些年来,我国多地区的地铁都被传出处于负收入状态,就连我们如今长距离出行使用的最为频繁的高铁,都被曝出仅有6条高铁线盈利。
尽管公共交通主要目的是为了为公众提供便利,达到社会服务目的,但微薄的盈利始终不足以供给目前庞大的交通系统运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或许在未来专家、有关部门和公众的确需要集思广益思考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不过对于大众而言,水电费涨价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过渡,倘若贸然涨价,势必会影响大众心态,引起负面情绪。
公用事业涨价需关注民生
不同于其他的消费产品,水、电、公共交通是每个家庭生活日常密切联系的方面,对于大众而言,我们可以刻意的不去购买或者消费某一类产品和服务,但我们却不可能不使用水、电或者是公共交通。
倘若从微观角度来看,似乎专家所提出的涨价幅度落在每一个家庭的身上都是可承受的,但并不代表这种可承受就成为了涨价理所应当的理由。
从公众观念上来看,大众并不是不理解财政压力上行的困难,但专家贸然提出的建议却确确实实的影响了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心态。
就像他们所说,富人用了更多的水和电,所以让他们付出更高的代价是应该的。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作为富人而言,或许他们的财富储备根本就不会让他们在乎这点水电费的增长。
反之,大部分的普通家庭所有的金钱都用于日常的衣食住行,对于他们而言,每吨水和每度电到底是多少钱以及今天的菜市场涨价没有,这些问题都是普通人更加关注的重心。
固然从长远发展来看,水电费涨价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至少站在目前的环境来看,专家应当更加慎重思考涨价的策略及针对对象。
除此之外,公共事业策略的制定不是一言堂,对于此类全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问题,无论是专家还是相关部门,都应当更多地征求广大平民百姓的意见,从而收集更多的民意和智慧。
作为一个中国人,每个平民百姓都会认同国家从大局出发的决定和策略,之所以专家的观点会在网上引起热烈讨论,主要是因为相应的策略仅仅是专家从专业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大众的民意。
对于公众而言,民生问题是距离他们最近的,所以水、电、公共交通这一类公用事业的涨价,自然会引起他们最大的关注。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