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韩国研究:AI对学生成绩影响揭秘
瑞典&韩国研究:AI对学生成绩影响揭秘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从智能辅导系统到AI驱动的教学助手,这些工具正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AI是否真的能提高学生成绩?瑞典和韩国的最新研究给出了令人深思的答案。
瑞典研究人员对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与学龄儿童的执行功能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工具在学校作业中的使用与执行功能(EF)之间的关系。执行功能是认知过程,例如规划、抑制和灵活性,这些对于学业成功至关重要。
为了获得全面的了解,研究人员进行了两项独立的研究:一项针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平均年龄14岁,385名参与者),另一项针对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平均年龄17岁,359名参与者)。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对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只有14.8%的年龄较小的学生使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来完成作业,而年龄较大的学生的比例则为52.6%。有趣的是,男孩使用ChatGPT频率较高,而女孩则更喜欢使用Snapchat MY-AI。
对于执行功能问题较多的学生来说,AI工具在学业上显得更为有用,尤其是在完成作业方面。这一趋势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担忧,虽然AI可能帮助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好地规划和完成任务,但如果将其作为学习的替代品,可能会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人员警告称,AI工具的使用方式至关重要。如果学生仅将其视为辅助工具还好,但如果完全依赖于AI完成任务,则可能引发道德问题,并导致对AI生成内容的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未发现AI工具的使用与学生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与此同时,韩国大学的另一项相关研究提供了额外的背景。研究人员调查了300名有ChatGPT使用经验的学生,结果显示,压力会显著增加对AI的使用倾向。成绩差的学生容易感到压力,从而对AI的期望更高,依赖性也更强。学生普遍提到,AI 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懒惰增加、创造力下降、错误信息传播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减弱等。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尽管AI技术在教育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并非简单直接。AI工具的使用需要谨慎管理,以避免潜在的负面影响。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应关注AI工具的合理使用,制定明确的使用指南,确保AI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而不是替代品。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AI在不同教育环境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如何通过技术与教师的协作,实现最佳的教育成果。只有这样,AI才能真正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