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图形学新手简明教程
3D图形学新手简明教程
3D计算机图形学是当今数字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视频游戏到医疗应用,从电影特效到虚拟现实设备,3D图形无处不在。但计算机是如何生成这些令人惊叹的图像的呢?本文将带你一探究竟,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3D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1. CG管线:从模型到图像的旅程
3D图形的生成过程通常始于艺术家或设计师使用3D建模软件(如Maya、Cinema4D或Blender)创建模型。以Blender中创建的猴头模型为例:
Blender中的猴头模型
仔细观察模型,你会发现它是由一组通过简单几何图形连接在一起的点组成的,这种结构称为网格:
Blender中猴头模型的编辑视图
每个点称为顶点,顶点是空间中的点,具有坐标x、y和z,这些坐标决定了它在3D世界中的位置。网格由顶点组成,顶点由坐标值组成。但是,我们如何将三个数值转换为屏幕上的某个内容?这就需要图形管道来完成从3D到2D的转换。
2. 顶点着色器:空间转换的魔法
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立方体,它由8个顶点定义:
表示为顶点列表的立方体
顶点着色器首先将这些顶点从模型空间转换到相机空间,然后通过透视投影将顶点从3D坐标系移到2D平面:
立方体的透视投影
3. 图元组装:构建几何形状
图元组装阶段将顶点通过几何图元(通常是三角形)连接起来:
立方体的原始组装
4. 光栅化:从几何到像素
光栅化步骤将几何图形分解为像素片段:
三角形光栅化
光栅化不仅确定哪些像素位于形状内,还通过剔除提高性能,剔除背对相机、在相机视野之外或被其他物体遮挡的三角形。
5. 片段着色器:赋予颜色与质感
片段着色器处理光栅化后的像素片段,确定每个像素的颜色:
由片段着色器着色的光栅化器输出
6. 帧缓冲区:最终成像
所有着色的片段最终被复制到帧缓冲区,这就是屏幕上显示的图像。
7. 现代图形管道的演变
早期的图形库提供了“固定”管道,而现代图形库则采用了“可编程”管道,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控制力。着色器程序使用GLSL语言编写,在GPU上并行执行,这与CPU的顺序执行方式不同。
通过这个简短的介绍,希望你对3D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流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也许你会因此对计算机图形学产生兴趣,进而深入学习更多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