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推荐:40岁以上人群必查同型半胱氨酸,预防心血管疾病
权威推荐:40岁以上人群必查同型半胱氨酸,预防心血管疾病
美国心脏协会(AH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最新推荐将同型半胱氨酸(HCY)作为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重要生物学指标。这一举措尤其适用于40岁以上人群和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一步。
什么是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它在体内会被分解代谢,维持在较低水平。然而,由于遗传或环境因素,其浓度可能升高,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壁弹性下降,增加高血压风险。同时,它还会影响血液流动速度,促进动脉硬化。更严重的是,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会破坏凝血系统正常功能,容易形成栓子,引发脑梗死或心肌梗塞。
筛查的意义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指标。通过筛查同型半胱氨酸,可以及早识别高风险人群,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适用人群
- 40岁以上男性
- 55岁以上女性或停经女性
-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
- 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
- 吸烟者
- 肾功能不佳者
筛查方法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通常通过抽血进行。正常参考范围一般在5-15 μmol/L之间。如果检测结果高于这个范围,需要进一步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
对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个体,以下措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补充叶酸:每日补充400微克叶酸,有助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由于正常饮食很难达到这个量,建议通过补充剂来获取。
维生素B族:适量补充维生素B6和B12,这些营养素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肉类的摄入,增加鱼类和植物蛋白的比例。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控制体重,减轻精神压力。
心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控的。通过定期筛查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早发现风险并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对于40岁以上人群和慢性病患者,这一筛查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