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胃功能三项检测:胃癌筛查的无创利器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24:0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胃功能三项检测:胃癌筛查的无创利器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00万,其中中国约占40%。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因此,开展胃癌筛查,提高早期病变检出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近年来,胃功能三项检测作为一种无创、简便且准确的筛查方法,逐渐受到临床和科研的广泛关注。这项检测主要包括三个指标: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和胃泌素-17(G-17)。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对于早期发现胃部疾病,特别是胃癌,具有重要意义。

胃功能三项检测的原理与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是胃黏膜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前体,主要包括PGI和PGII两种亚型。PGI主要由胃泌酸腺细胞分泌,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征;PGII则由胃贲门的贲门腺和胃窦部的幽门腺产生,与胃底黏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PGI/PGII比值的变化可以反映胃黏膜萎缩的程度。

胃泌素-17(G-17)是一种重要的胃肠道肽类激素,主要由胃窦的G细胞分泌。它对调节消化功能、保持胃黏膜结构完整具有重要作用。G-17水平的变化可以提示胃窦黏膜的萎缩情况,是胃癌及癌前疾病筛查的重要指标。

无创筛查的优势

胃功能三项检测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无创性。与传统的胃镜检查相比,这种血液检测方法无需插入内窥镜,避免了患者的不适感,提高了筛查的依从性。同时,它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人群的筛查。

临床应用与效果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中明确提出,可以使用PGI/II、G-17等指标用于胃癌的早期筛查。研究显示,通过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可以有效识别胃癌高危人群,辅助诊断并动态监测病情。

具体来说,当PGI≤70ng/mL且PGI/PGII≤3时,提示可能存在萎缩性胃炎或胃癌风险,需要进一步做胃镜检查。而G-17的水平在1~7pmol/L为正常范围,低于1pmol/L提示胃窦黏膜萎缩风险,高于15pmol/L则提示胃体黏膜萎缩或胃窦增生的风险。

适用人群

胃功能三项检测特别适合以下高风险人群:

  • 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癌前疾病史的患者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
  • 长期饮食不规律、喜食腌制食品的人群
  • 年龄40岁以上,尤其是男性

与胃镜的互补作用

虽然胃功能三项检测具有诸多优势,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胃镜检查。对于筛查结果异常的患者,仍需要通过胃镜进行进一步的确诊。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既提高了筛查的覆盖面,又保证了诊断的准确性。

胃功能三项检测作为胃癌筛查的重要工具,不仅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而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通过这项无创检测,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胃黏膜的病变情况,为高风险人群提供早期预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胃功能三项检测必将在胃癌筛查和预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