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新版高血压运动指南:三种运动方式科学降压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版高血压运动指南:三种运动方式科学降压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高血压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其中,运动管理作为控制血压的重要手段,备受关注。新指南在运动类型、强度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给出了详细指导,强调了规律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作用。
运动类型推荐
新指南建议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的组合运动方案。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和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血压。
力量训练:推荐中低强度的力量练习,如哑铃或弹力带训练,每周2-4次,每次15-30分钟。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代谢,但需避免憋气动作,以防血压骤升。
柔韧性与平衡训练:包括瑜伽、拉伸及太极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灵活性和稳定性,减少运动损伤风险。
运动强度指导
运动强度应控制在中等水平,可通过以下方法判断:
心率监测:目标心率为最大心率(220 - 年龄)的60%-70%。例如,一位50岁的人,其最大心率约为170次/分钟,运动时的心率应控制在102-119次/分钟之间。
主观感受:运动时应感到心跳加快、轻微出汗,但仍能正常交谈。如果感觉气喘吁吁、无法顺畅说话,则可能运动强度过大。
特别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避免剧烈运动,如篮球、足球等竞技性运动,以防血压骤升导致心血管事件。
热身与放松:运动前后做好5-10分钟的准备活动和拉伸,防止肌肉拉伤或心脏负担过大。
血压监测:运动前后的血压变化可反映运动是否适宜。如果运动后血压异常升高或降低,应及时调整运动方案。
咨询医生:开始运动计划前,尤其是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先征询医生意见,确保运动方案的安全性。
避免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每30-60分钟起身活动几分钟,进行简单的伸展或散步。
持续监测:使用血压计定期监测血压变化,记录运动前后血压数据,有助于评估运动效果和调整运动计划。
通过坚持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高血压患者不仅能改善心血管健康,还能提升生活质量。新指南的发布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科学的健康管理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