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学地图:五部经典小说中的城市变迁
上海文学地图:五部经典小说中的城市变迁
近期,王家卫执导的电视剧《繁花》爆火,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变迁。而这部剧集改编自作家金宇澄的同名小说。上海,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风貌。在文学领域,有许多经典小说以上海为背景,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人笔下那些发生在上海的故事……
《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
内容简介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现代作家郁达夫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叙述了“五四”以后一对贫苦沦落的男女青年,同住在上海的一幢贫民窟里,由素不相识到相互关怀、同情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正直、善良、真诚、乐于助人、身处厄境不失坚韧意志和反抗精神的烟厂女工陈二妹的形象。
郁达夫
(1896—1945)
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子夜》——矛盾
内容简介
《子夜》,原名《夕阳》,以1930年五六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围绕着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民族工业在买办资豢与封建专制的夹缝中求生存的画卷,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对旧中国的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剖析。
茅盾
(1896—1981)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半生缘》——张爱玲
内容简介
《半生缘》的故事背景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该小说以沈世钧与顾曼桢的情感悲欢离合为轴心,讲述了都市中沈世钧、顾曼桢、许叔惠、石翠芝等青年男女于乱世中阴差阳错的爱情悲剧。小说展示了女性视角下对人生、爱情婚姻的选择,体现了女性在困境中的生存状态与生命意志。
张爱玲
(1920—1995)
原名张煐,笔名梁京,中国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半生缘》《小团圆》,中短篇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散文集《流言》《对照记》等。
《长恨歌》——王安忆
内容简介
《长恨歌》,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
王安忆
(1954—至今)
1954年3月6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同安,现居上海,中国当代作家、文学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欲望的旗帜》——格非
内容简介
这部小说围绕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某高校内的一次重要学术会议展开。由于核心人物贾兰坡教授突然坠楼身亡,会议被迫中断,而赞助商被捕事件,又使它再度遭受重创……在这片崩塌的废墟之上,“欲望的旗帜,它一个劲地上升。就如桅杆上鼓满了风的船帆。”
格非
(1964—至今)
清华大学中文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主席团成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望春风》,中短篇小说《迷舟》《相遇》《隐身衣》,专著《文学的邀约》《雪隐鹭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