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冠下的医疗废物处理:职业健康保卫战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24: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冠下的医疗废物处理:职业健康保卫战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医疗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据统计,仅2020年一年,全球就产生了约5900万吨医疗废物,其中大部分来自新冠相关医疗活动。这些医疗废物不仅对环境构成威胁,更直接关系到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21年版)》,医疗废物主要分为以下五类:

01

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的物品,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实验室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和标本,以及隔离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废弃物。这类废物需使用符合标准的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密封收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需先消毒再处理,传染病患者的医疗废物则应使用双层包装袋。

02

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医用锐器,如针头、手术刀、盖玻片、安瓿瓶等。这类废物应直接放入专用利器盒,避免二次处理。

03

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组织、器官及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需使用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收集,必要时进行防腐或低温保存,涉及传染病的特殊废物需用双层包装袋。

04

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包括过期的普通药品和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等。少量药物可并入感染性废物中,但需标注说明,大批量药物需交由专业资质单位处置。

05

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或易燃易爆特性的废弃化学品,如甲醛、二甲苯等化学试剂,含汞血压计、体温计等设备。需收集于专用容器中,标明成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在新冠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的处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量使用的一次性防护用品、核酸检测废弃物、新冠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等,都对处理系统构成巨大压力。据统计,2020年我国医疗废物产生量同比增长了25%,其中大部分增量来自新冠相关医疗活动。

面对如此庞大的医疗废物量,如何确保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成为医疗机构的重要课题。医护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降低感染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医疗废物含有可能有害的微生物,可感染医院患者、卫生工作者和公众。此外,锐器伤、化学灼伤、空气污染、热伤害、辐射烧伤以及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传播等职业风险也不容忽视。因此,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员工培训,确保医疗垃圾的安全处理。

世界钢铁协会提出的职业健康管理基本原则,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有益借鉴。例如,企业应做出政策驱动性承诺,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培养注重健康的文化,并建立连续的健康提升计划。医疗机构可以参照这些原则,制定和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医疗机构已经探索出有效的管理经验。例如,某大型三甲医院建立了医疗废物处理的全流程追溯系统,从产生、收集、转运到最终处置,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记录和监控。同时,医院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确保每个人都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医疗废物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也有效保护了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

科学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理,不仅能有效降低职业风险,还能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医疗废物的处理已成为常态化工作。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防护措施,共同守护职业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