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百万到零:大学生创业中公款私用的教训与防范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12:5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百万到零:大学生创业中公款私用的教训与防范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热潮持续升温,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投身创业大军。然而,在创业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公款私用现象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本文将通过几个真实案例,分析公款私用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借鉴。

01

公款私用的危害

武汉市95后大学生创业者李浩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从事电商行业,大三时看准短视频带货“风口”,拉上几个同学倒腾厨房家居日用品,3个月就在网上卖出了1000多万元。项目发展的高峰期,他曾经一口气招了30多个人。可惜好景不长。财务管理纰漏引发团队内部纠纷,加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核心团队分崩离析。7个合伙人最终只留下两个人,李浩也不得不转换赛道,远赴广东中山寻找合作方后,他回到武汉另起炉灶。

李浩的案例并非个案。不少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由于缺乏财务管理经验,往往忽视了财务制度的建设。有的创业公司不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公账私账不分,财务记账混乱,极易发生矛盾;有的创业团队缺乏有效财务监督,法律意识淡薄,面对巨大的财富诱惑,还易诱发“职务侵占”犯罪行为;创业过程中,股权激励与人情关系的难妥协,也考验着刚出校园的年轻创业者。

02

防范措施

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

李浩创业初期,对财务知识了解不多,也没有给公司制定财务制度和聘请专职的会计人员。上百万元的流水,几乎全部走的是私人账户的支付宝、微信、银行卡。团队查账时,每次都需要反复对账。“那会儿时刻准备‘打仗’,根本不会想着管账。觉得花时间花钱去管账,还不如多跑几笔业务,让团队活下来。”李浩说。

为了方便财务核算,李浩想了个简单有效的办法——“钱账分离”,即一人管钱,一人管账。即便如此,混乱仍无法避免,由于双方都是合伙人代管,并非专职的财务人员,账目错漏、多算或填写错误的问题时有发生。有次出现了钱账对不上的情况,几个合伙人一笔笔核对,查了足足一个通宵,才把账目搞清楚。李浩发现,这次查账后,几个兄弟之间不似以前那样无话不谈了,甚至彼此有意疏远。

不少大学生创业者向记者表示,创业初期,他们更愿意把费用花到市场开拓上。“雇佣专职会计的成本太高。”李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武汉的用工成本为例,雇佣一名专职会计月薪为8000元,而交给代账公司托管,每年的成本只要4000元左右。“管大账,放小账,只盯公司的大额流水,其他的一概不管”成为很多初创公司财务管理的一种常态。

把财务交给代账公司后,财务管理真的就能高枕无忧吗?记者走访了一些代账公司发现,他们通常只会根据企业提供的票据进行记账报税,并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对公司财务管理状况不负责。此外,没有发票,或者提供的票据不够规范,难免出现财务登记错账漏账的情况。

加强内部监督

相比李浩,90后创业者邓元的损失就更大了。大一时,这名武汉市某职业学院的大学生跟高中同学合伙,开了一家校园招聘会展公司。同学在江西读大学,为此,二人整合湖北和江西的高校业务,为大型企业做校园招聘。仅2018年秋季,公司流水就高达700多万元。邓元对同学非常信任,将公司财务都交给了对方管理。由于许多来校园招聘的企业都是现场交易,走账经常用的是同学的个人微信、支付宝账户。有一天对账,邓元发现有200多万元核对不齐,他跟同学对质了解到,对方认为这部分钱是自己应得的,便用这笔钱私下买了房和车。两个人为此爆发了激烈的争吵。面对邓元手中的证据,对方依旧抵赖,不愿退钱,直到2019年年底才答应给邓元退一部分钱。昔日的高中好友最终形同陌路,创业团队自此解散。

创业必须跟钱打交道。大学生创业者大多涉世未深,面对眼前巨大的金钱利益,一旦缺乏财务制度的有效监督,往往容易迷失,最终只能“对簿公堂”。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开过一个案件。华中地区某211高校硕士研究生、90后林某与同学合伙开了一家珠宝公司。他担任公司总经理兼财务主管期间,利用管理公司财务的职务便利,将公司收入用于个人消费,一年多时间里侵占公司公款56万余元。了解这一纠纷的该校创业者程亮表示,创业前,林某与其合伙人是同学,彼此交情很深,就把公司财务管理放心地交给了林某,很少过问。公司业绩突破几百万元后,合伙人却忽然发现公司账上的钱不见了。“在他的追问和盘查下,才发现公司挣的钱,被林某当作了自己的收入,买了房和车。”林某被判决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两万元,所侵占的公司收入也悉数退回给公司。从昔日的名牌大学研究生沦为“阶下囚”,发生在武汉高校创业圈中的这起案件,让不少创业同仁感到惋惜。程亮说:“尽管追回了款项,但从报案到结案,两年时间里,团队的时间精力都耗在这件事上了。兄弟反目成仇,团队彻底散伙,对事业发展造成毁灭性打击,创业的火种就此熄灭。”

提高员工法律意识

金钱考验人性与品质,也考验创业合伙人的法与德。面对公司管理中人情与制度的博弈,创业者需要用财务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让创业走上正轨,用制度规范企业健康运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90后创业者周程在读研期间,瞄准珠宝贸易和研学旅行创业,拉着一名同学合伙创立了公司。周程表示,企业创立时,尽管在协议中写明了按照实际出资额和贡献大小合理分配股权,但到了年底分红,就不能真按照股权制度来分配利润了。比如刚开始一年净利润只有10万元,真的按照股权分红就只能给合伙人两三万元。“大家都是兄弟,不能光我吃肉,你喝汤。否则,就没有人跟着你干了。”

第一次创业“吃螃蟹”的时候,平均分配股权是每一代大学生创业者都面临过的情况,这种做法往往出于内心善良,在商业上却隐患重重。2023年8月,从武汉走出的一位国内知名企业家在年度演讲中回顾,他第一次创业时也在股权分配上踩过坑。大三暑假,他跟学长在武汉电

03

案例分析

以李浩和邓元的案例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和加强内部监督是预防公款私用的关键。李浩在创业初期忽视了财务管理,导致账目混乱,最终引发了团队矛盾;而邓元则因为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导致合伙人挪用公款,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案例都说明,企业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04

总结

公款私用不仅严重违法,还会带来多方面的恶劣后果,必须依法严惩以维护公共资金的安全和政府的公信力。企业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防范公款私用,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