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血液细胞:从运输到免疫的三大功能
一文读懂血液细胞:从运输到免疫的三大功能
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滴都跳动着生命的活力,若是离开它,人便无法存活。它就像一条奔涌不息的红色河流,流淌在每个细胞之间,为生命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那么关于血液细胞的知识,您都知道哪些呢?
血液的组成
一个健康成年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具体数值因个体差异而不同。血液主要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剩余的55%为淡黄色透明的血浆。血细胞成分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
血浆成分复杂,含有多种蛋白质、凝血及抗凝血因子、补体、抗体、酶、电解质、各种激素及营养物质等。这些成分相互协作,共同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活动。
血细胞的具体功能
红细胞:负责输送养料
成熟的红细胞中央较薄,周围较厚呈双凹圆盘形,比球形有更大面积,以利于气体交换。红细胞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具有结合与输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它负责输送养料到各个器官,携带废气返回肺中排出,就像公路上的货车,主要负责运输货物。
红细胞的数目及血红蛋白的含量可有生理性改变,如婴儿的高于成人的,运动时多于安静状态,高原地区居民的大都高于平原地区居民的。
白细胞:抵御外来病原体的重要防线
白细胞种类不同,形态与功能各异,它包括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及单核、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健康,参与人体对入侵异物的反应过程,是我们身体抵御外来病原体的重要防线。在机体受细菌严重感染时,其比例显著增高。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主要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当机体某一部位受到细菌侵犯时,中性粒细胞聚集到细菌侵犯部位,大量吞噬细菌,形成吞噬小体。吞噬小体先后与特殊颗粒及溶酶体融合,细菌被各种酶及其他具有杀菌作用的蛋白质、多肽等成分杀死并分解消化,成为脓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释放组胺酶灭活组胺,从而减弱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还能借助抗体与某些寄生虫表面结合,释放颗粒内物质,杀灭寄生虫,故而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抗过敏和抗寄生虫作用。在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主要与变态反应有关。
单核细胞:也是一种吞噬细胞,其功能是吞噬、消灭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清除衰老组织,识别、杀伤肿瘤细胞,是机体抵御入侵细菌的第二道防线。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明显的趋化性和一定的吞噬功能。单核细胞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它在血流中停留1~5天后,穿出血管进入组织和体腔,分化为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消灭侵入机体的细菌,吞噬异物颗粒,消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
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又称免疫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淋巴细胞也并非单一群体,根据它们的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寿命长短和免疫功能的不同,可分为T细胞、B细胞、杀伤(K)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等四类。血液中的T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75%,它就像人体里面的特种兵,对付一种特定的病毒,做到精准打击。
血小板:止血和防止感染
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主要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当我们受伤时血液会快速从伤口流出,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就会启动。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到受伤部位,用它们微小的身体堵住伤口,防止血液流失。同时,释放出凝血活酶,与血浆中的钙离子、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共同作用,激活凝血酶。在凝血酶的催化下,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和血小板一起涌向伤口,黏附部分血细胞,形成凝血块,以减少血液流失过多。同时,它们还能阻止外来细菌的入侵,保护伤口不被感染。
我们的血液中包含了许多不同功能的物质。小小的血液细胞,蕴含大大的能量,它是生命的源泉,让生命得以呼吸。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