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野生动物救护成效显著,三年救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超2800只
成都野生动物救护成效显著,三年救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超2800只
近日,成都三男子因猎杀东方白鹳被判刑,这一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仅存几千只,被誉为“鸟中大熊猫”。这起案件的审理,不仅彰显了成都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决心,也反映了近年来成都生态环境改善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野生动物救护成效显著
成都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期间,成都共救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800余只,其中包括草原雕、游隼等猛禽。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成都持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救护工作的结果。
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成都建立了鸟类环志站,持续开展候鸟监测工作。据统计,2023年秋冬季共记录水鸟78593只,包括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成都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体现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成效。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近年来,成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据统计,成都境内观测到的鸟类种类从2016年的466种增加到2024年的577种,增长了23.83%。这一显著增长,充分说明了成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成都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和中亚-南亚两条重要候鸟迁徙通道的交汇点,每年春秋两季,大量候鸟途经此地。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鸟类,成都设立了多个监测站,并开展环志工作。2023年,成都建立了鸟类环志站,截至目前,共环志野生鸟类77种948只,持续开展长期、稳定的环志工作,加强候鸟资源动态监测。
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提升
成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成效,离不开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近年来,成都通过多种方式宣传生态保护知识,引导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期间,成都接到市民反映救护受伤受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2800余只,充分体现了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性。
此外,成都还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重要节点,举办各类活动,动员全民参与野生动物保护。观鸟活动和自然教育研学在成都已经成为大众越来越喜爱的一项户外活动,越来越多的“城市小主人”在父母老师的引导下,加入到野生动物保护的行列中来。
未来展望
成都将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未来,成都将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救护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成都的生态环境将更加美好,野生动物将得到更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