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白色果子狸现身丹霞山
罕见!白色果子狸现身丹霞山
广东丹霞山近日发现一只罕见的白色果子狸,引起广泛关注。据丹霞山野生动物监测负责人陈再雄介绍,这只白色果子狸是在去年10月26日的红外相机视频中首次被发现的。视频显示,一只果子狸妈妈带着三只幼崽在夜间穿过森林,其中两只幼崽毛色正常,而另一只则呈现出明显的白色,体型也比其他幼崽小。
果子狸,又称花面狸,属于灵猫科花面狸属的哺乳动物。其头部、颈背、下颏为黑色,眼后及眼下有白斑。体形与家猫相仿,四肢短小,尾巴较长,全身覆盖着浓密的软毛,背部和侧面通常呈暗棕黄色,腹部毛色较淡,为灰白色,四肢和尾端呈黑色。果子狸常见毛色有灰白、灰黄、棕黄、棕褐、乌黑等,偶尔会出现白化或黑化的个体变异。
近年来,果子狸因曾被怀疑是SARS病毒的传播者而备受关注,但科学家已为其正名。果子狸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中被评估为近危(NT)物种。它们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东部及中部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常独居,夜行性,以植物果实和根部为主食,也捕食鸟类、啮齿类及昆虫等,栖息于海拔200-1000米的山林或靠海丘陵地带,适应多种森林环境。
野生动物白化现象并不罕见,最著名的例子是四川在2019-2022年间记录到的野外白化大熊猫,此外深圳内伶仃岛也曾发现白化猕猴,丹霞山还记录过白化金眶鸻。白化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黑色素生成异常,使动物体色呈现白色。大多数情况下,白化现象不会导致明显健康问题,但本次记录的白化果子狸体型明显小于同窝幼崽,可能表明白化已影响其生长发育。
丹霞山作为丹霞地貌命名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中山大学持续进行的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丹霞山已发现植物2318种,包括一级保护植物仙湖苏铁和29种二级保护植物;记录鸟类282种,包括3种一级保护鸟类和45种二级保护鸟类;两栖类29种,其中虎纹蛙为二级保护动物;爬行类72种,包括8种二级保护动物;哺乳动物49种,包括斑林狸、豹猫等二级保护动物;此外还有鱼类65种,昆虫1726种,大型真菌351种,累计发现并命名新物种41种。
在国家和省林业部门支持下,丹霞山建立了“野生动物智能监测系统”,已监测到近500种野生脊椎动物,拍摄了上万份野生动物图片和视频资料。除了此次发现的罕见白色果子狸,还记录到了赤麂吃灵芝、赤麂哺乳和豹猫猎食等珍贵画面,取得了大量重要的野生动物监测成果。
东方白鹳
豹猫
白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