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 2024:朱大龙解读糖尿病防治新指南
CDS 2024:朱大龙解读糖尿病防治新指南
近日,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CDS 2024)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朱大龙教授详细解读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该指南涵盖了糖尿病的早期筛查、个体化治疗、并发症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更新,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以及1型糖尿病的管理上有重大突破。朱教授强调,通过早期筛查和精准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从而减轻疾病负担。此次更新还引入了低血糖生成指数(GI)饮食和健康脂肪饮食的具体建议,进一步强调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管理新突破
新版指南首次新增“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章节,针对这一特殊人群的糖尿病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朱教授指出,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T2DM)的诊断需要特别关注并发症的早期筛查,包括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眼底病变等。此外,还需要关注青春期女性患者是否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在治疗方案上,指南推荐起始治疗可选择二甲双胍或胰岛素,或两者联合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二甲双胍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获批用于10岁及以上儿童和青少年T2DM的口服降糖药,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2000mg。对于存在糖尿病症状、严重高血糖、酮症或酮症酸中毒(DKA)的患者,则需要胰岛素治疗,一旦酸中毒纠正,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1型糖尿病管理的精准化
新版指南另一大亮点是新增了“1型糖尿病”章节。朱教授介绍,1型糖尿病(T1DM)的管理强调分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根据病情进展,T1DM可分为3期:免疫紊乱期、血糖异常期和临床症状期。高危人群应进行胰岛自身抗体检测,以实现早期诊断和预防酮症酸中毒。
治疗方案上,指南强调个体化胰岛素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开始时机和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胰岛功能、血糖控制目标以及其他健康问题进行精确选择。在患者血糖控制较差或长期血糖控制失败时,推荐早期启动胰岛素治疗,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类型(如长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等)。
非药物治疗的新建议
除了药物治疗,新版指南还特别强调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朱教授指出,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在糖尿病的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饮食管理方面,指南推荐采用低血糖生成指数(GI)饮食和健康脂肪饮食。低GI饮食包括全谷物、蔬菜和豆类,避免过多摄入精制糖。健康脂肪饮食则建议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增加鱼类、坚果等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此外,指南还建议患者合理安排餐次与食物种类,控制总热量摄入,尤其是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摄入。
运动干预方面,指南推荐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例如快走、骑行等。同时,还建议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减少静坐时间,每30分钟进行不同强度活动1-5分钟。
结语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的发布,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新版指南不仅更新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数据和诊断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早期筛查、精准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这些更新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