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场智慧物流创新实践,为全国物流标准化提供示范
深圳机场智慧物流创新实践,为全国物流标准化提供示范
近日,民航局公布《智慧物流发展典型实践案例》,深圳机场4个案例成功入选,涵盖运行保障、风险管控、综合信息平台等多个领域。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深圳机场在智慧物流方面的创新实践,也为全国物流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物流标准化:降本增效的关键路径
物流标准化是提升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在物流标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据《交通运输标准化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已形成涵盖908项国家标准、3145项行业标准和2405项地方标准的交通运输标准体系,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标准化物流周转箱:循环使用的“环保神器”
在物流标准化进程中,标准化物流周转箱的推广使用是一个重要突破。据统计,这种可循环使用1000次以上的周转箱,不仅有效降低了货损,还显著减少了物流成本。即将实施的《绿色产品评价 物流周转箱》国家标准,从资源、环境、品质三个方面提出了评价指标,将推动物流周转箱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智慧物流:创新驱动降本增效
智慧物流技术的应用是物流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深圳机场为例,通过建设机场货物轨迹数字化系统和运控系统,不仅提升了日常运行保障的可靠性和便利性,还实现了风险可控。2023年,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达160万吨,同比增长6.2%,其中空运跨境电商业务量更是增长了80.3%。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
未来展望:构建高效物流体系
面对物流成本偏高的挑战,我国已制定《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将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降至13.5%左右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包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等。
物流标准化不仅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利器,更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标准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智慧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物流业必将迎来更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