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屈子祠:两千年纪念屈原的文化圣地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12: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屈子祠:两千年纪念屈原的文化圣地

公元前278年,面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屈原怀抱石头投江自尽,以身殉国。这一壮举不仅震撼了当时的人们,也深深影响了后世。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在汨罗江畔建立了屈子祠。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屈子祠如今已成为研究屈原文化和楚辞的重要场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

01

屈子祠的历史沿革

屈子祠,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屈子祠镇新义村,地处汨罗江下游北岸的玉笥山上。据东晋《拾遗记》记载,早在屈原去世不久,楚国百姓就为他建立了祠堂。汉代时,这里已有刻碑记事。唐代建三闾大夫屈原祠,五代时封屈原为昭灵侯,元代加封为忠洁清烈公,庙以封名称之。明清时期,屈原祠屡毁屡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湘阴知县陈仲理将屈原祠从汨罗江边迁移到玉笥山上,即现在的屈子祠。清同治八年(1869年),屈子祠再次重修,书法家虞绍南将唐、后梁、宋、元、明诸代之碑文,重书刊于祠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屈子祠经过多次修缮,1980年国家拨款对主体建筑进行修葺,1982年定名为屈原纪念馆。2001年,屈子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2

屈子祠的建筑格局

屈子祠系砖木结构,座北朝南,占地1354平方米,南北长50.5米,东西宽32.7米,分前、中、后三进。前、中进各分东、中、西三厅,后进中厅两侧各有厢房两间。前、中进之间有丹池,池中两个花台各植300余年的金桂一株。中、后进之间,由一过亭连接,过亭两侧各有天井,井内各植300余年的银桂一株。祠内全系青砖铺地,上部为传统架结构共有56根木柱,均设花岗石柱础。祠内有大、小天井6个排水设施畅通。从外形观看,屈子祠的正面墙体最高,两侧稍低,正中镶嵌着五龙捧圣的白垂石雕刻。三个大门由花岗石构筑,面墙镌有17幅关于屈原生平及屈原作品写意的浮雕,大门两边的石坊上有阴刻对联:“万顷垂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整个厅、堂、廊、池建筑浑然一体,结构严谨,雕刻精细,充分体现了清代建筑的特色。

03

屈子祠的主要建筑

  • 正门:正门为三孔大门,中门为牌坊式,门匾刻有“屈子祠”三字,门坊和山墙上有17幅反映屈原生平的浮雕。

  • 正厅:正厅壁下嵌着司马迁撰的《史记·屈原列传》的雕屏,上方挂着“光争日月”的横匾,两侧是清代文人李元度撰写的楹联“下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 中院:中院,中间为拜殿,供奉三闾大夫屈原牌位;两旁耳殿,现为展厅,介绍伟大诗人的一生功业。拜殿又称祭厅,正堂放有“故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神位”牌,左吊巨钟,右置大鼓,厅柱上挂有清代文人、外交官郭嵩焘撰写的楹联:“哀郢失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怀沙沉此地,两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

  • 后堂:后堂中厅置屈原镀金塑像,像高3米。两旁柱上有于立群书郭沫若集《离骚》句:“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

  • 楚园:楚园是屈子祠的西耳房, 楚园以火巷与祠堂联通,数间小门隔出不同空间。

  • 碑林:碑林位于祠堂东面,内部皆为近年新建之纪念屈原的书法碑刻。

04

屈子祠的文化内涵

屈子祠不仅是纪念屈原的场所,也是研究屈原文化和楚辞的重要基地。祠内保存有历代碑刻和诗文,其中最著名的是正厅壁下嵌着的司马迁撰的《史记·屈原列传》的雕屏。此外,祠内还收藏有大量关于屈原的文献和文物,是研究屈原生平和作品的重要资料。

每年的端午节,屈子祠都会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包括龙舟赛、祭祀仪式和诗词朗诵等。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屈原文化。

05

游客体验

一位游客在游览屈子祠后写道:“站在屈子祠前,仿佛能听到两千多年前屈原的悲壮呼声。祠内的每一处建筑、每一块碑刻都在诉说着屈原的故事,让人不禁肃然起敬。登上玉笥山,俯瞰汨罗江,更能体会到屈原当年的悲壮与无奈。”

另一位游客则表示:“屈子祠的建筑布局严谨,雕刻精美,充分体现了清代建筑的艺术特色。更难得的是,这里保存了大量关于屈原的文献和文物,是了解屈原文化的重要场所。”

06

屈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屈原文化不仅体现在屈子祠这样的纪念建筑中,更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每年的端午节,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各种纪念屈原的活动,如龙舟赛、包粽子等。这些传统习俗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传统美德。

屈原的诗篇,如《离骚》《九歌》等,更是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人格,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