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前庭康复治疗的新突破:从循证医学到个体化治疗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27:2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前庭康复治疗的新突破:从循证医学到个体化治疗

前庭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平衡失调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前庭康复治疗(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VRT)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治疗前庭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01

前庭康复治疗的最新进展

前庭康复治疗已从最初的Cawthorne-Cooksey训练发展为基于循证医学的更为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外周前庭功能减退(Peripheral Vestibular Hypofunction, PVH),前庭康复治疗的效果已经得到广泛证实和推荐。

2016年,美国物理治疗学会发布了首个针对PVH的前庭康复临床实践指南,并于2022年进行了补充和更新。我国也在2021年发布了首个前庭康复专家共识,对前庭康复治疗的适应证、机制及常见训练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

02

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前庭康复治疗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补充前庭康复治疗方案,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眩晕/前庭医学分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耳鼻喉科专家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共同制定了前庭康复治疗的专家共识。

在制定推荐意见时,专家组使用了基于可用数据的循证方法,检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包括各类疾病的前庭康复研究、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描述性研究、队列研究和综述等。

03

前庭康复治疗的评估方法

在进行前庭康复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个体化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病史采集、床旁查体、前庭功能检查及基于功能、残疾和健康状况的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推荐的测量工具等。

  • 病史采集:通过详细、全面的病史采集,不仅能够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线索,有助于急性/发作性/慢性前庭综合征的初步识别,前庭/非前庭疾病、外周/中枢/功能性疾病的初步诊断以及对病因/发病机制的推测。同时,通过对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对工作和生活质量影响的信息获取,亦能为VRT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床旁查体:除内科、神经科、耳科常规查体外,基于前庭-眼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VOR)、前庭-脊髓反射(vestibulo-spinal reflex,VSR)、前庭耳石及眼动通路等前庭眼动理论而进行的床旁查体亦是前庭疾病评估的重要补充。具体检查项目包括静态VOR功能检查(如自发性眼震、眼倾斜反应等)、动态VOR功能检查(如摇头试验、头脉冲试验、动态视敏度)、视眼动通路(如凝视试验、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平衡步态检查[如Fukuda、Romberg试验、感觉统合和平衡临床测试(clinical test of sensory organization and balance,CTSIB测试)及位置试验等]。

  • 前庭功能检查:目前,相关前庭功能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外周前庭器官的终末感受器及其投射通路的功能状态,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双温试验、转椅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主观视觉垂直/水平试验及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等,常有助于外周前庭病变的受损部位及严重程度评估。而对于中枢前庭病变相关功能评估,目前更多应用的是ICF推荐的量表如视觉眩晕模拟量表、眩晕残障量表等,而一些客观指标如视觉增强的VOR(visually enhanced VOR,VVOR)、VOR抑制(VOR suppression,VORS)、视眼动反射(包括高级眼动)、脑功能评估等,尚在临床研究阶段。

  • 基于ICF的评价:ICF核心组合属于“类目清单”而非测量工具,在评估患者健康状况时,需要对ICF每个类目的评估内容、方式、标准及功能程度等方面进行解释与量化,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ICF有助于进一步全面、动态、量化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从而更为精准地制定个体化VRT方案[7]。ICF核心组合(类目清单)包括以下4个维度。

  1. 身体结构变化: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眼、耳及相关结构,心血管、免疫和呼吸系统,运动相关结构。
  2. 身体功能变化:身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心理功能)。(1)精神心理功能包括人格特质、情绪、睡眠、记忆、知觉等;(2)感觉功能包括视觉、听觉、前庭觉、本体感觉;(3)其他,如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相关功能。
  3. 活动/参与情况:包括个人执行任务或行动,以及在工作或生活中的参与情况,如日常活动、保持身体姿势、改变身体位置、行走、驾车、做家务、日常交流、工作等。
  4. 环境因素影响:指构成人们生活和指导生活活动的自然、社会和态度环境。包括影响患者前庭症状程度的缓解因素(如是否借助于助行器等产品和技术),或是否存在触发症状加重的环境因素(如在某种特定运动场景下症状加重)等。
04

前庭康复治疗的应用

前庭康复治疗不仅在外周前庭功能减退中效果显著,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创伤性脑损伤/脑震荡、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和功能性疾病如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 Perceptual Dizziness,PPPD)的治疗中显示出积极的临床证据。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在前庭功能检查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该科室于2019年11月引进高端进口前庭检查系统,截至2024年12月20日,累计完成了8043例患者的检查。前庭功能检查不仅能准确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前庭神经炎等眩晕类疾病,还能明确病变的侧别,排除中枢性病变引起的眩晕患者。前庭功能检查,能评价眩晕疾病治疗后的效果,发现肉眼无法区别的轻微或不典型眼球震颤,对疾病进行精准的诊断,同时对慢性眩晕疾病进行前庭康复训练。

05

前庭康复治疗的未来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前庭功能检查将会越来越普及和精准。未来,前庭康复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和精准化,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随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开展,前庭康复治疗的理论和实践将进一步完善,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前庭康复治疗的最新进展为前庭功能障碍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基于循证医学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患者可以得到更精准、有效的康复治疗,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随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推进,前庭康复治疗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