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创新区域养老模式:100家中心提供普惠床位和智能服务
北京创新区域养老模式:100家中心提供普惠床位和智能服务
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8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已达64.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4.5%。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北京市创新性地推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高龄老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什么是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是街道(乡镇)层面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普惠养老服务。每个中心原则上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具备集中养老、养老助餐、老年学堂、康养娱乐、心理服务等基础功能,以及志愿服务、疾病筛查、公益宣传等拓展服务功能。
普惠床位:让养老更实惠
为解决老年人“住不起”“住不上”养老院的难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设置了普惠床位。截至目前,100家中心共设置普惠床位5698张,其床位费、餐费、护理费三项价格及总价格均不超过本区养老机构网签平均价。更重要的是,这些床位优先保障辖区特困供养等兜底保障老年人的需求。
养老助餐:解决老人吃饭难题
“吃饭难”是许多老年人面临的一大问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作为养老助餐主渠道,为周边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的堂食、送餐服务。目前,100家中心月均供餐已达19.8万份。同时,面向社区其他居民以市场化方式开放,既能保证助餐点盈亏平衡,又能为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拓宽获客渠道。
居家照护:让老人在家享受专业服务
依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可上门。基于综合体聚人才、建队伍,发挥“固水土、育森林”的作用,可为周边老年人特别是“老老人”家庭输送居家养老护理员,提供专业的居家照护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签约长期居家照护服务近2000单,解决了近2000个家庭的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问题。
医养结合:让老人就医更便捷
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还具备医养结合功能,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握手机制,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畅通紧急救治及快速转诊绿色通道,提高就医便利度和可及性。
智能化服务:让养老更便捷
北京养老服务网近期还测试上线了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信息平台。未来,这一平台将全面汇集老年人线上线下服务需求,形成服务订单并精准匹配服务商,让获得养老服务像电商购物、网络约车一样便捷。同时,信息平台可通过后台对各类养老服务订单实现全过程管理,确保提供服务的人员有资质、品质有保障、过程有记录、进程可追溯。有需求的老年人或其家属,可以直接前往离自己最近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获取相应的服务,也可通过电话联系或登录北京养老服务网及同名微信小程序获取相应的服务。
区域分布:覆盖全市16区
10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分布在全市16个区及经开区,辐射476家养老服务驿站。其中,朝阳、海淀等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区分布更为密集。2025年,全市还将继续建设5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进一步织密养老服务设施网络。
未来展望
北京市民政局下一步将持续创新和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专业养老、普惠养老、智慧养老、温度养老、阳光养老,加强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让老年人养老有尊严、生活有品质,将普惠、专业的养老服务送入寻常百姓家。
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是北京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随着服务网络的不断织密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享受到更加便捷、专业、贴心的养老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