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常见三种翠鸟:普通翠鸟、蓝翡翠和冠鱼狗
北京常见三种翠鸟:普通翠鸟、蓝翡翠和冠鱼狗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花丝镶嵌等传统工艺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然而,一些使用野生翠鸟羽毛的工艺品却引发了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让我们一起认识北京地区常见的三种翠鸟,了解这些美丽生物的生活习性。
普通翠鸟
普通翠鸟(学名:Alcedo atthis)体长15-17厘米,在我国分布广泛,除了高原地区外,常见于大部分地区的水域附近。在北京,普通翠鸟在公园和河道中时常可见,其蓝绿色的上体和棕红色的腹部十分醒目。雄鸟的上下喙为深褐色,而雌鸟的下喙则呈橘红色且略带透明感。
普通翠鸟喜欢在水边的树干上守候猎物,偏好鱼类丰富且有一定植被的环境。它们会在邻近水面的土质岸边挖掘长达60-100厘米的巢穴,巢内无巢材,雌鸟产下的6-7枚鸟卵会被鱼骨鱼鳞环绕,形成一个圆形的巢窝。幼鸟在亲鸟的喂养下约22天后离巢,随后学习捕鱼技能,几天后便能独立生活。
蓝翡翠
蓝翡翠(学名:Halcyon pileata)体长26-31厘米,头顶黑色,喙粗壮鲜红且下喙略上翘。颈部和前胸为白色,腹部为棕色,背部、翅膀和尾羽为蓝紫色。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北及其以南地区,作为夏候鸟,它们每年仲春迁徙至华北地区。
蓝翡翠是典型的山地型翠鸟,特别喜爱山地河流或邻近山地的湖泊湿地环境。与普通翠鸟相比,蓝翡翠体型更大,食性也更加多样化。除了鱼类,小型螃蟹、蛙类、蜥蜴、壁虎、蛇类,甚至蝙蝠、老鼠和其他小型鸟类都在它们的食谱上。
冠鱼狗
冠鱼狗(学名:Megaceryle lugubris)是国内分布的最大翠鸟,也是华北地区能见到的最大翠鸟。体长42厘米,头部有黑白相间的羽冠,上体为黑底密布白色斑点,腹部为白色。颈两侧有斑驳的黑色条纹,胸部至颈部有棕色区域,胁部有深灰色横纹。虽然体色不如其他翠鸟鲜艳,但其庞大的体型令人印象深刻。
冠鱼狗喜欢开阔的水域环境,如天然河道和大型水库。它们的主要食物是水中的鱼类,偶尔也会捕食蛙类。在北京,夏季时在门头沟雁翅镇的河道、延庆野鸭湖湿地、密云的白河峡谷等地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只要有不冻的水面和足够的鱼类,冠鱼狗依然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