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殷墟博物馆新馆:“硬核”建设成就“硬核”建筑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55:4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殷墟博物馆新馆:“硬核”建设成就“硬核”建筑

殷墟博物馆新馆于2月26日正式开馆,这座“硬核”建筑的建设过程凝聚了建设者们的智慧与汗水。作为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工程,该馆于2021年被纳入《国家“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由中建一局承建。

新馆坐落于洹水之滨,与殷墟宗庙宫殿遗址隔河相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主持设计。设计灵感源于《诗经•商颂》,以“绿野草台、鼎立大地、层叠深邃、青铜装裹”为理念,打造出一座体现殷墟文化内涵和考古学意义的“中华之范、文明圣殿”。


殷墟遗址博物馆效果图。张冬莉 摄

为凸显“鼎”元素,建设者选用富有文化底蕴与殷墟特色的青铜饰面幕墙作为建筑外墙及屋面,为博物馆披上一层庄重古朴的“青铜外衣”,使其如同一只巨鼎“鼎”立于大地之上。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克服了多个技术难题。首先,由于博物馆位于殷墟遗址核心保护区内,施工现场布满深浅不一的考古坑,最深处达12米。为解决这一难题,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复杂考古发掘场地回填水泥土施工工法》,将原素土优化为2:8水泥土进行回填,夯实了这座大“鼎”的地基安全。同时,项目在地下打入676根灌注桩,最深达30米,单桩承载力为5.3吨,抗震设防烈度8级,为博物馆提供了稳固的基础。


钢结构屋面吊装。张冬莉 摄

此外,项目采光中庭钢结构屋面重达300吨,面对场地狭小、地基承载力有限、构件体积大、精准度要求高等技术难关,项目经理丁锋带领青年突击队以智慧建造为保障,利用BIM技术提前模拟,将节点吊装施工3D可视化。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将点云模型与设计模型进行拟合,全程实测实量进行偏差校核,严格控制构件尺寸和吊装精度,最终300吨的“钢铁侠”吊装顺利完成,误差严格控制在2毫米内。

为确保文物安全保存,博物馆采用了先进的恒温恒湿系统。通过设置15眼110米深水井及3台水冷螺杆机组,保持馆内恒温恒湿的良好环境。文物库房作为博物馆的“心脏”,对环境要求十分严格。项目团队通过多次方案优化和专家论证,量身配备了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增设转轮除湿段,温差范围可控制在0.1摄氏度甚至更高,有效满足“恒温恒湿”要求,为文物“安心入住”提供了保证。


展厅实景图。张冬莉 摄

博物馆外围还配备了2.2万平方米的草坡结构,相当于52个标准篮球场大小,回应场地厚重的历史和周边密集的遗址区,呈现静谧守望者遗址的姿态,达到“破土而出,钟鼎传世”的效果。

“硬核”的建设团队,成就了“硬核”建筑。如今,殷墟博物馆新馆鼎立中华大地,向世界诉说殷商文明故事,展示中华文明之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