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可转债市场深度解析:规模缩水超千亿,转股意愿低迷
2024年可转债市场深度解析:规模缩水超千亿,转股意愿低迷
2024年,可转债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受再融资新规限制以及转股、强赎激增的影响,今年存量可转债市场大幅萎缩。与年初相比,2024年可转债市场已减少近1400亿元。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交易所共有存续债券534只,规模7388.19亿元,数量均较去年末明显减少。2023年末,存续转债共有578只,规模8753.38亿元。
可转债作为一种兼具债券和股票特性的金融工具,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对股价产生影响。其基本特性包括保底收益与上涨潜力,持有者可以选择在到期时收回本金加利息,或在股价上涨时将债券转换为股票,享受资本增值。这种攻守兼备的特性使得可转债在市场低迷时提供固定收益,在市场向好时具备股票的升值空间。
以和邦生物为例,该公司于2024年10月28日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价格为100元/张。原股东可优先配售的可转债数量为其在股权登记日(2024年10月25日,T-1日)收市后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登记在册的持有和邦生物的股份数量按每股配售0.573面值可转债的比例计算可配售可转债金额,再按1,000元/手的比例转换为手数,每1手(10张)为一个申购单位。
从市场趋势来看,2024年可转债市场的整体表现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首先,转股意愿明显下降。截至6月12日,交易的500多只可转债中,425只可转债未转股比率超过90%,体现出在当前市场回落过程中,投资者转股意愿不强的特点。其次,到期退出案例显著增加。2024年以来共有32只可转债退市,其中15只为到期兑付退出,占比46.9%,为2019年以来最高水平。
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可转债与股票价格的联动关系至关重要。在市场低迷时,可转债的债券特性能够提供稳定的收益;而在市场向好时,其股票特性则能带来可观的资本增值。因此,投资者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可以考虑将可转债作为分散风险、提高收益的重要工具。
展望未来,可转债市场的走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方面,受再融资政策收紧影响,可转债供给规模可能继续承压;另一方面,权益市场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可转债的投资价值。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投资策略,以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