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9300年前稻作遗址、江淮最早聚落,3项考古发现填补历史空白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56:2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9300年前稻作遗址、江淮最早聚落,3项考古发现填补历史空白

国家文物局13日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史前和夏文化重要考古发现,通报了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和河南方城八里桥遗址3项考古最新进展。


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水稻田遗迹(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皇朝墩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9300—8000年,发现有台地、环壕及水稻田等重要遗迹,揭示了上山文化至跨湖桥文化时期的稻作农业聚落,是长江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生动缩影。


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及发掘区全景(无人机照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草堰港遗址年代距今约7200—6900年,为江淮东部已知最早的新石器遗址,特殊的低海拔湿地饱水埋藏环境使得大量有机质遗物得以完好保留,发现有陶、骨、石、木、玉、蚌等各类遗物2800余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填补了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空白。


八里桥遗址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袁月明 摄


考古人员在八里桥遗址观察土样。新华社记者 袁月明 摄


八里桥遗址出土的陶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此外,八里桥遗址是豫南地区已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二里头文化聚落,探明有多条沟类遗迹将遗址南部划分为5个区域,发现有大型夯土基址、祭祀坑等重要遗迹,出土有陶器、玉器、绿松石器等遗物,为探索夏文化地方城邑聚落形态、社会结构提供了新线索,是夏文化考古工作的重要突破。

本文原文来自新华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