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献血浆真的有益健康?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献血浆真的有益健康?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最新研究揭示,定期献血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献血浆者的血液尿酸和甘油三酯水平,还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理解献血浆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研究发现:献血浆带来多重健康益处
该研究历时一年,跟踪随访了11485位新献血浆者,样本量之大、研究周期之长,在同类研究中实属罕见。研究结果表明,定期献血浆对身体健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降低尿酸水平:高尿酸是引发痛风、肾病等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研究显示,献血浆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中的尿酸含量,有助于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降低甘油三酯水平:甘油三酯是血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定期献血浆可以显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HDL被称为“好胆固醇”,具有清除血管壁上多余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的功能。研究显示,献血浆能够提升HDL水平,进一步增强心血管保护作用。
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献浆频次的增加,捐献者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会显著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变化仍在正常范围内,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科学解读:献血浆如何影响健康
献血浆之所以能带来上述健康益处,其背后的生理机制值得深入探讨。根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血液制品学》等权威教材的记载,献血浆可以促进血浆中部分代谢物的排出,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液黏度,加速血液中尿酸的排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尿酸水平。
安全性与注意事项
尽管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献血浆并非没有风险。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曹阳指出,献血浆只采集血液中的血浆部分,不采集血细胞,不会导致贫血。但频繁献血浆可能导致铁质缺乏或红细胞减少,引发疲劳、头晕等症状。因此,献血浆者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同一献血浆者两次献血浆间隔不得少于14天,一年内累计献血浆次数不得超过24次,每次献血浆量不得超过600克(含抗凝剂)。
国际视角:献血浆的全球意义
在全球范围内,献血浆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医疗资源。据《纽约时报》报道,全球市面上的血浆有70%来自美国。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献血者日口号中首次提到献血浆,强调“捐献血液,捐献血浆,分享生命,经常分享”,这表明献血浆的重要性已与献血并重。
结语:理性看待献血浆
献血浆对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既存在科学证实的益处,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对于是否献血浆,每个人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谨慎决定。在献血浆前,务必进行专业的健康评估,充分了解相关注意事项,确保这一善举既能帮助他人,又不会损害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