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醚麻醉法的曲折发明史:从笑气到无痛手术的突破
乙醚麻醉法的曲折发明史:从笑气到无痛手术的突破
乙醚麻醉法的发明是医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彻底改变了外科手术的方式,让医生能够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然而,这一重要发明的背后,却是一段充满争议和曲折的历史。本文将带你走进这段鲜为人知的医学传奇,了解那些为现代麻醉学发展做出贡献的先驱们。
乙醚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早在1275年,西班牙人拉里斯就发现了乙醚,而1540年,普鲁士人科达斯发明了乙醚的合成方法。大约同一时期,瑞士的一位医生还发现乙醚具有催眠的作用。
在乙醚麻醉法的发明过程中,有三个人功不可没。
霍勒斯•威尔士:笑气麻醉的先驱
1844年7月,威尔士在一次集会上发现,吸入“笑气”(一氧化二氮)的人对疼痛没有反应。受到启发后,他尝试用笑气为自己拔牙,成功实现了无痛拔牙。威尔士随后为几十位病人实施了无痛拔牙,但他在哈佛大学公开演示笑气麻醉时却遭遇失败,这让他备受打击,从此不再公开演示他的方法。
克劳福德•朗:低调的发明者
克劳福德•朗实际上比莫顿早四年就将乙醚用于手术麻醉,但由于他性格严谨,只向自己的同事和朋友推广使用,没有高调宣传,因此在他死后55年才被世人追认为真正的第一个做麻醉手术的人。
威廉•莫顿:争议中的推广者
莫顿是许多文献记载中最早将乙醚吸入法应用于手术的人,也是当时就被世界公认为乙醚麻醉的发明者。1846年9月30日,莫顿首次成功使用乙醚麻醉进行拔牙手术。在多次试验和验证后,1846年10月16日,他在麻省总医院公开演示乙醚麻醉手术,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而,莫顿的发明权很快受到了挑战。杰克逊教授宣称自己才是真正的发明人,威尔士也登报宣称莫顿偷盗了他的技术。此外,克劳福德•朗后来也发表论文,证明自己早在1842年就开始使用乙醚麻醉。
这场专利之争持续了十数年,最终,纽约州法院裁定乙醚麻醉仅算是发现而非发明,没有资格申请专利保护。莫顿在长期的争议和诉讼中精神疲惫、一贫如洗,最终在48岁时去世。
克劳福德•朗:迟到的认可
克劳福德性格温和,诚实勤奋,常免除穷困病人的医疗费,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口碑。他保留了所有手术记录,始终用证据参与发明权“战争”,但他从没有在任何场所和用任何形式指责和牵连任何人。
1878年,克劳福德在为一孕妇接生后的现场,突发中风去世。在他去世后一年,美国自然医学联合会宣布他是乙醚麻醉第一人,1912年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他颁发荣誉奖章,当地政府和组织给予他多种荣誉,以他的名字命名历史景点,为他塑像。美国允许每州可有两位名人在华盛顿特区建纪念雕像,乔治亚州就把克劳福德的雕像立在了华盛顿特区。他的雕像底座上写的是:“外科乙醚麻醉的发明者”。
乙醚麻醉彻底改变了世界,就从这里的那一伟大时刻起,外科手术就从一个恐怖、残酷的厮杀,变成一个期望、安静的较量。
2018年9月11日,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授予苏格兰化学家约翰·格伦(John B Glen),表彰他在5,000多种化合物中筛出异丙酚(Propofol),异丙酚除麻醉中见效和恢复快外,还具有成本低,无任何副作用的特点,是目前使用的最佳麻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