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肠胃疾病高发,专家详解10大预防要点
冬季肠胃疾病高发,专家详解10大预防要点
随着冬天的到来,气温骤降,人体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血液循环会相应调整,更多血液流向体表以维持体温,这导致胃肠道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影响其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加之冬季人们普遍食欲增加,偏爱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火锅、烤肉等,这些食物不仅加重胃肠负担,还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发胃炎、胃溃疡等问题。此外,寒冷天气下,人们户外活动减少,久坐不动,也进一步减缓了胃肠的蠕动速度,增加了便秘和消化不良的风险。
因此,冬季是肠胃疾病高发期,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规律饮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持消化系统的健康,建议每天定时进食,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北京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刚锐表示,由于季节原因,部分老年人可能还习惯吃油腻辛辣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对消化系统造成额外压力,导致反酸、烧心、胃痛、腹胀、腹泻等。
合理搭配:多样化的饮食有助于身体获取所需营养,可以适量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蛋白质、坚果等。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提示,要遵循“食不过饱”原则,尽量保持食物清淡,少油少盐。
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刚锐特别提醒,胃炎患者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食物、咖啡、酒精等;胃溃疡患者需要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食物;腹泻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胃食管反流患者应避免甜、粘、腻的食物。
保暖防寒:冬季保暖不仅关乎体表,胃肠也需要温暖。穿着上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穿着过于单薄或紧身衣物,以免压迫腹部,影响胃肠血液循环。此外,睡前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一下腹部,有助于缓解胃肠痉挛,促进消化。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都有助于维持消化系统的健康。此外,保持良好的紓压管道,泡溫泉、散步等等都是不錯的方法!
饮食注意事项:冬季饮食应以温热为主,避免过多摄入生冷、寒凉的食物和饮品,如冰淇淋、冰镇饮料等。温热的食物不仅能够快速为身体提供热量,还能促进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帮助消化。推荐食物包括热汤、粥品、炖菜等,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丰富,易于消化,还能有效缓解冬季的干燥感。
常见问题应对:冬季消化不良较为常见,表现为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此时,可以适当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增加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如山药、南瓜、小米粥等,同时适量运动,促进消化。便秘则多由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运动减少引起。除了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还可以尝试晨起空腹喝一杯温水,刺激肠道蠕动。必要时,可咨询医生使用温和的泻药或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胃寒胃痛是冬季常见的胃肠问题,表现为胃部冷痛、喜温喜按。除了加强腹部保暖,还可以通过食疗如生姜红枣茶、羊肉汤等温中散寒,缓解症状。
食材推荐:冬季养生要清火、温补、养肝,同时避免受寒、熬夜和怠懒。比如可以多吃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物”来补养肾气、抵抗寒冷。而根据五味归五脏的理论,咸味入肾,如饮食过咸会使肾气更旺。因此,饮食上宜减咸增苦,既防肾气过旺,又有益心脏,苦味食物如猪肝、莴苣、养生茶等。
运动调养:大雪时节,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阳光充足、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避免在大风、大雾、严寒的天气中锻炼,以免受寒生病。
中药调护:泡脚:可用艾叶、红花等中药材煮水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按摩:按摩足三里、神门等穴位,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冒。温灸:灸天枢、中脘、神阙、足三里等穴至微量出汗,可以祛除寒邪,扶助阳气。
总之,冬季肠胃保健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规律饮食、合理搭配、适度运动、保暖防寒、健康生活方式等。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远离胆囊炎和胃炎,守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