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新规下的船舶环保技术挑战
IMO新规下的船舶环保技术挑战
2024年9月,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2届会议(MEPC 82)在英国伦敦召开,会议讨论了一系列环保议题,包括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中期措施、提高船舶能效、处理海洋垃圾、压载水管理等。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IMO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制定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
根据2023年7月通过的《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IMO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在2050年左右实现国际航运的净零排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IMO提出了两套具有强制约束力的中期措施,一套是技术要素,即目标型船用燃料标准,为船用燃料GHG强度提出阶段性降低要求;另一套是经济要素,即船舶GHG排放定价机制。这些措施预计将在2025年底通过,并最终纳入《MARPOL公约》附则VI。
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船舶行业正在积极寻求技术创新。例如,立邦船舶涂料研发团队运用生物仿生学技术,成功开发出水凝胶技术HydroSmoothXTTM。该技术通过复制金枪鱼的表皮结构与流体动力学原理,在漆膜和海水间形成一层微观水层,降低船舶航行时的水流阻力,从而减少油耗与碳排放。此外,立邦还推出了环境友好型防污涂料FASTAR和全球首款不含生物抑制剂的自抛光防污涂料AQUATERRAS,这两款涂料均能为船舶减少超过14%的燃油消耗。
在废气处理方面,船舶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GC-400)采用非色散红外检测技术和非色散紫外检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船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氧气等污染物组分。这种系统对于确保船舶符合排放标准至关重要。
然而,这些技术创新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不少挑战。最突出的问题是绿色燃料的供应和成本。根据ShippingWatch的报道,2025年将成为全球航运的一个标志性年份。在国际海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83次会议上,世界各国将共同决定航运业如何成功实现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预计生物燃料、电池和绿氨等更环保燃料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但这些燃料目前的成本是传统船用燃料的三到四倍,且难以获得。此外,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绿色转型带来了额外挑战。
世界航运理事会(WSC)气候与环境部副总裁Bryan Wood-Thomas表示:“过去一年的进展凸显了一个不容否认的现实,即绿色航运的瓶颈不是船舶,而是燃料。”他呼吁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采取行动,通过经济措施缩小化石燃料与绿色燃料之间的价格差距,并扩大绿色燃料的生产。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行业专家普遍认为,2025年将是航运业绿色转型的关键一年。Transport & Environment(T&E)的航运总监Faig Abbasov指出:“2025年的到来标志着化石燃料时代终结的开始。这是航运业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强制要求在欧洲航程中改用清洁燃料,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国际航运公会(ICS)秘书长Guy Platten则强调,加强行业内部以及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对确保燃料生产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至关重要。他呼吁更多相关从业者在气候和环境问题中的作用,因为转型依赖于他们的技能和注重他们的安全”。这也将为吸引和留住海员提供更好的机会。
随着IMO新规的逐步实施,船舶行业正站在绿色转型的十字路口。虽然前方道路充满挑战,但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