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秋老师教你情绪调节技巧
张彦秋老师教你情绪调节技巧
近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生心理干预负责人张彦秋老师,为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与压力共舞——积极心理学视角”的精彩讲座。张老师结合生动的实例和互动游戏,分享了多种情绪管理和解压技巧,包括正念情绪调节三步呼吸法、折纸疗法和积极思维训练等,帮助听众培养心理素养,实现与情绪的和平共处。
正念三步呼吸法:情绪调节的简单之道
正念三步呼吸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冥想技巧,通过集中注意力于呼吸,帮助人们达到放松和情绪平衡的状态。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觉察呼吸
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舒适地坐下。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气息的进出。如果思绪游离,轻轻地将其带回到呼吸上。第二步:扩展觉察
在保持对呼吸的关注的同时,逐渐将觉察扩展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感受身体与座椅的接触、脚与地面的接触等。这有助于增强对当下的整体感知。第三步:收束觉察
最后,将注意力重新收回到呼吸上,专注于鼻尖或上唇的感觉。保持这种专注状态几分钟,然后慢慢睁开眼睛,结束练习。
科学研究表明,正念冥想通过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促进身体的放松反应,减少压力激素的分泌。长期练习可以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增强心理韧性。
折纸疗法:情绪管理的创新途径
折纸疗法是一种结合了手工制作和心理调适的创新方法。通过专注地折叠纸张,人们可以达到一种冥想状态,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折纸的过程需要全神贯注,这有助于将注意力从烦恼和压力中转移出来。同时,完成一件折纸作品带来的成就感,可以提升自信心和积极情绪。此外,折纸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将烦恼和负面情绪寄托在纸张中,通过折叠和塑造将其转化为积极的能量。
积极思维训练:重塑情绪的内在力量
积极思维训练是通过调整思维模式来改善情绪状态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情绪模式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从而影响情绪反应。
具体方法包括:
识别消极思维:学会识别和记录自己的消极思维模式,如过度概括、灾难化思维等。
挑战消极思维:用更客观、积极的视角重新评估这些思维,寻找证据支持或反驳。
培养感恩心态:每天记录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培养积极情绪。
设定可实现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每完成一步都给予自己正面反馈。
科研人员的情绪管理之道
科研人员常常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不确定性,容易产生焦虑和挫败感。张老师特别强调了科研人员情绪管理的特殊性:
过滤干扰,专注优先任务: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过滤无关信息,专注于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持深度思考的关键。
接纳情绪,避免冲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避免冲动决策,通过冷静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建立支持系统:与同事、导师或心理咨询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寻求帮助和支持。
培养生活情趣:在科研工作之外,培养兴趣爱好,保持生活的平衡和多样性。
张彦秋老师的讲座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不仅提供了具体实用的情绪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她传递了一种积极面对压力和挑战的生活态度。在科研道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通过掌握科学的情绪调节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压力,实现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