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变废为宝,滨州市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赤泥变废为宝,滨州市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赤泥,这种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因其碱性强、粒度细、组成复杂等特点,综合利用难度极大。据统计,2023年我国赤泥产生量高达1.2亿吨,其中仅有1050万吨得到综合利用,占比不足10%。大量赤泥的堆存不仅占用土地,还可能对大气、地下水造成污染,成为制约铝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面对这一环保难题,滨州市积极探索赤泥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作为全国重要的氧化铝生产基地,滨州市每年产生大量赤泥。如何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宝贵的资源,成为当地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重要课题。
魏桥创业集团,作为滨州市的龙头企业,率先在赤泥选铁技术上取得突破。该集团通过技术创新,成功从赤泥中提取出铁元素,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有效减少了赤泥的堆存量,还为集团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魏桥创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技术通过先进的磁选和重选工艺,能够从赤泥中高效分离出铁精矿。目前,集团已建成多条赤泥选铁生产线,年处理赤泥能力达到百万吨级。经过选铁处理后的赤泥,铁含量从原来的10%左右提高到60%以上,成为优质的铁矿石替代品。
这一技术创新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重要的环境效益。据统计,自赤泥选铁技术应用以来,魏桥创业集团已累计处理赤泥近千万吨,减少堆存占地数百亩。同时,通过销售铁精矿,集团每年可获得数千万元的额外收入。
除了魏桥创业集团,滨州市还积极推动其他企业开展赤泥综合利用项目。例如,邹平永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利用赤泥生产高性能混凝土掺合料,年消耗赤泥达数十万吨。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有效缓解了赤泥堆存压力,还推动了当地建材行业的发展。
滨州市的成功经验为全国赤泥综合利用提供了宝贵借鉴。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已联合发布《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新增赤泥综合利用率达到25%的目标。滨州市的实践证明,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实现赤泥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是完全可行的。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赤泥综合利用有望成为推动铝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滨州市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实现“无废城市”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