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来袭,小心心脏“爆表”
颈动脉斑块来袭,小心心脏“爆表”
“颈动脉斑块”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但它却与我们每个人的心血管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报告上看到了这个诊断。那么,颈动脉斑块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如此重要?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顾名思义,就是颈动脉内壁上形成的斑块。颈动脉是连接心脏和大脑的重要血管,负责向大脑和头部供血。由于颈动脉的特殊位置和结构,它容易受到血液中脂质、胆固醇等物质的沉积,形成斑块。
这些斑块就像厨房下水道中的油污,时间久了会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堵塞。更危险的是,斑块可能破裂形成血栓,随血流到达大脑,引发脑卒中。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超过40%,6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是高达80%。
颈动脉斑块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颈动脉斑块不仅仅是局部的血管问题,它还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通过检查颈动脉斑块的情况,医生可以预测患者冠状动脉、肾动脉等其他重要血管的健康状况。
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有颈动脉斑块的人,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颈动脉斑块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预警信号,及时发现和处理颈动脉斑块,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和控制颈动脉斑块?
改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是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基础。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盐、高糖、高油食物的摄入,保持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颈动脉斑块的重要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必要时服用药物控制。
定期体检: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斑块。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应将此项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药物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和/或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和缩小斑块,阿司匹林则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不可自行服用。
中医药在防治颈动脉斑块中的作用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颈动脉斑块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例如,通心络胶囊是一种常用中成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研究显示,通心络胶囊可以稳定和缩小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教授牵头开展的“应用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CAPITAL研究)发现,通心络胶囊能够延缓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的进展,为中医药防治颈动脉斑块提供了有力证据。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通心络胶囊等中药在防治颈动脉斑块方面效果显著,但它们不能替代健康生活方式和必要的西药治疗。最佳的治疗方案往往是中西医结合,根据个体情况制定。
颈动脉斑块是心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但通过合理预防和及时治疗,我们可以有效控制其发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注颈动脉健康,守护心血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