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话版《长恨歌》首演获好评,王安忆点赞沪语演绎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07:2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话版《长恨歌》首演获好评,王安忆点赞沪语演绎

上海话版《长恨歌》正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这部改编自王安忆同名小说的舞台剧,以其独特的上海话演绎和精美的舞台设计吸引了众多观众。该剧讲述了王琦瑶在上海这座城市中的跌宕人生,展现了海派文化的独特韵味。此外,制作方还特别策划了一系列论坛活动,邀请观众深入了解舞台剧的创作过程,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无论是灯光、舞台还是服装设计,都力求完美还原那个时代的风貌,让观众沉浸在那段如梦似幻的历史之中。

01

舞台剧《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长恨歌》是当代中国著名作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曾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讲述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交织着上海这座摩登都市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从小说到舞台,舞台剧《长恨歌》于2003年首次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搬上话剧舞台,话剧的“不可复制”和独特魅力收获了众多观众,每一轮演出都一票难求。原作者王安忆曾公开表示,在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各种版本中,“最爱的是话剧版”。舞台剧《长恨歌》首轮演出至今二十一年,每一轮演出除了不断打磨剧本,在舞美设计、音乐、服装等各方面也在不断尝试调整、寻求新的突破。2023年,《长恨歌》启用全新剧本,全新演员阵容,并首次以上海话形式演出,吸引众多新老观众,掀起沪语热潮。王安忆看完上海话版演出后给予了高度肯定:“我个人非常喜欢方言演出,非常高兴看到《长恨歌》用上海话呈现。”

02

舞台剧《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上海话版《长恨歌》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是其全程使用地道的上海话进行演绎。这种语言选择不仅增强了剧目的地域特色,也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氛围。演员们用地道的上海话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将王安忆笔下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舞台设计方面,该剧的舞美设计出自徐肖寰之手。徐肖寰从小在石库门长大,对上海的弄堂有很深的感情,在设计中他诠释出了他对这部经典作品的理解。舞台上方波浪形的屋顶,多媒体投射出的老虎窗,极具上海石库门的特色。大片斑驳的墙面,配合灯光和多媒体的运用,以及音乐的烘托,更凸显了剧中人物悲凉的底色。台上设置的三个转台好似钟表的齿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增强了舞台的流动性。核桃木欧式家具、煤球炉、缝纫机、热水瓶等大大小小的道具年代感十足。剧中的服装皆为演员度身定制,展现了从四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上海人的服饰特色。三个半小时里,观众将完全沉浸在王琦瑶的故事中,穿梭于老上海的三个时代,仿佛回到了旧时光里,感受一场时代洪流下小人物的悲剧。

03

舞台剧《长恨歌》的文化意义

用上海话演绎上海的故事,把《长恨歌》故事中的精神内核传递出来是主创们所追求的。上海话版舞台剧《长恨歌》的导演周小倩表示:“小说《长恨歌》曾获过茅盾文学奖,不仅仅说明它文字的优美,关键在于它的内涵很有力量。这一次,我们在上海做一个用上海话演绎的舞台剧,是一件非常令人开心的事情,欢迎更多的人走进剧场,感受上海话版《长恨歌》的魅力。”该剧的推出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文化传承。通过舞台剧的形式,上海话版《长恨歌》不仅展现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也激发了人们对沪语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地方语言和文化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该剧的成功演出无疑为沪语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04

舞台剧《长恨歌》的观众反响

上海话版《长恨歌》自首演以来,就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热烈的观众反响。该剧不仅吸引了大量上海本地观众,也吸引了许多对海派文化感兴趣的外地观众。有观众表示:“用上海话演绎这部经典作品,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仿佛能闻到老上海的味道。”还有观众称赞道:“演员们的表演非常细腻,舞台设计精美,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

05

舞台剧《长恨歌》的未来展望

上海话版《长恨歌》的成功演出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文化传承。通过舞台剧的形式,上海话版《长恨歌》不仅展现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也激发了人们对沪语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地方语言和文化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该剧的成功演出无疑为沪语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该剧的成功演出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文化传承。通过舞台剧的形式,上海话版《长恨歌》不仅展现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也激发了人们对沪语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地方语言和文化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该剧的成功演出无疑为沪语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7月,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将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地处上海市中心区域人民广场,上海大剧院不仅吸纳海内外艺术在此交流,更为展现海派文化独特韵味提供广阔舞台。希望通过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演员们的生动演绎,传播标准的上海话,传承地道的上海地域文化,呼吁更多人重视传承和保护上海话。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