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文旅双增25%, “文旅+”模式激发产业新动能
2024年辽宁文旅双增25%, “文旅+”模式激发产业新动能
2024年,辽宁省文旅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接待游客6.5亿人次,同比增长27.7%;旅游综合收入达6300亿元,同比增长25.4%。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辽宁省在“文旅+百业融合”战略上的持续发力和创新实践。
“文旅+百业融合”:辽宁文旅发展的新引擎
“文旅+百业融合”并非简单的产业叠加,而是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深度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创造出新的业态和消费热点。这种融合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多样性,还能为其他产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辽宁省在推进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注重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2024年5月,全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召开,全面部署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的融合工作。各地积极响应,因地制宜推出特色融合项目,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
创新实践:从理念到行动
辽宁省在文旅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更落实在具体项目和活动中。以下几点尤为值得关注:
1. 文旅新业态的培育
辽宁省积极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旅新业态。例如,“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展览去旅行”等项目,将文化、体育、艺术与旅游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体验。据统计,2024年全省共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50场次,吸引观众85.4万人次,收入达5.51亿元。
2. 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
辽宁省加大文旅项目的投资力度,2024年全省640个文旅投资项目预计完成投资280亿元。其中,大连博涛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大连海昌集团跻身中国旅游集团20强。这些重点项目不仅提升了辽宁文旅的硬件水平,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 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完善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辽宁省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例如,推进旅游公路、特色餐饮、接驳系统、便捷支付等设施建设,推出消费惠民举措。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旅游的便利性和舒适度,让游客充分感受到辽宁之好。
案例分析:盘锦市的文旅融合之路
盘锦市作为辽宁省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其文旅融合实践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多产业融合创新
盘锦市依托“天下奇观红海滩”“世界最大芦苇荡”等自然资源优势,加快文旅、体旅、农旅、交旅、商旅融合。例如,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如NBL全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WCBA全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等,有效带动了餐饮、购物、夜经济等消费增长。
交通旅游深度融合
盘锦市在交旅融合方面走在前列。例如,开通8条旅游定制公交专线,覆盖全市十大景区、3个车站、3处商圈、2所高校,实现了全市26处3A级及以上景区公交全覆盖。便捷的交通网络不仅方便了游客出行,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人数的持续增长。
文化赋能旅游发展
盘锦市注重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出代表性地域文化符号——辽河口文化。通过构建“文化+”“+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了广厦艺术街、辽河民俗博物馆、北旅田园黑风关古镇等文化地标,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
“非遗+旅游”:文旅融合的特色路径
辽宁省在非遗与旅游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搭建展示平台
辽宁省各地通过举办非遗进景区、进社区等活动,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例如,在沈阳故宫、北陵公园等地开展非遗展演,吸引大量游客参与。据统计,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辽宁各地举办相关活动400余场次。
促进非遗传承
旅游为非遗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促进了非遗项目的经济价值实现。例如,在沈阳老北市的非遗市集中,糖人制作等非遗项目深受游客喜爱。据统计,今年以来,辽宁各地非遗活动吸引观众近6万人次。
推动创新发展
辽宁省积极探索文旅新模式,推出融合古老与现代的旅游产品。例如,组织非遗高校巡演活动,让年轻一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出台《关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为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保障。
展望未来:文旅融合助力辽宁全面振兴
辽宁省在文旅融合方面取得的成绩,不仅展现了其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更为全省的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十五五”规划的深入实施,辽宁文旅产业将继续在融合创新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游客带来更多惊喜,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